夏衍(1900.10.30-1995.2.6),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汉族,浙江省余杭县(今浙江杭州)彭埠镇严家弄人。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文学艺术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祖籍河南开封,1900年10月30日生于浙江省余杭县(今浙江杭州)彭埠镇严家弄,1995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5岁。
作品
1924年1月,正在日本福冈的沈端先(夏衍)将一篇旧作重新修改,题名《新月之下》寄 夏衍铜像
回上海,刊登在《狮吼》半月刊上,署名"沈宰白"。这是夏衍发表的第一小说,作品描写了一个在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对未婚妻的思念。 创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对30年代进步文艺产生巨大影响。抗战爆发后,在上海、广州、桂林、香港主办《救亡日报》《华商报》,后辗转到重庆,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主持大后方的文化运动,曾任《新华日报》代总编。撰写大量杂文、政论文章,同时继续从事话剧、电影创作。改编创作《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著有《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等理论专著。著述甚丰,有《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夏衍剧作集》《夏衍电影剧本集》《夏衍杂文随笔集》《夏衍论创作》《懒寻旧梦录》等。
狂流
一 傅宅客厅
(字幕)汉口上游约百里的傅庄
(远景)沿江的一二百户人家的村落,左侧,白色的围墙。
(溶入,近景)白墙前面,长工们正在搭彩棚,挑沙填平积水。指挥长
工的傅柏仁。
(字幕)傅庄首富傅柏仁
(大写)棚上的长工举首远望。 (插入)急走的雨云,风中摇曳的树梢。
(近景)棚上的工人对铺沙的工人:
(字幕)“再下雨,今年的收成可又完了! ”
(近景)傅柏仁抬头观天,独语:
(字幕)“再下雨,明天的喜事可就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