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 年 12 月 24 日因病在成都逝世。原名李家祥。曾用笔名老懒、
菱乐等。青少年时代因家境贫寒,16 岁时在亲朋好友的资助下,才勉强入学
读书。1911 年夏毕业于四川高等学堂附属中学堂。在学期间曾被推选为学生
代表,参加反对清政府向外国侵略者出卖铁路丧权辱国的 “保路运动”。1914
年,经人介绍,先后在沪县、雅安县任政府教育科长。1915 年至 1917 年夏
曾任成都《群报》主笔和总编辑。同年秋,又发起创办《川报》;任发行人
和总编辑。1919 年 6 月“少年中国学会”成立,遂加入该会为会员。当年赴
法国勤工俭学,考入巴黎大学文学院学习法国文学史、近代文学批评、雨果
诗学等;留学期间,曾为“少年中国学会”撰写散文、通讯报导。
1924 年夏学习期满回国到 1931 年期间先后在四川大中专科学校担任教
师、教授;与此同时,还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五四”运动前后和 20 年代中
期曾发表许多短篇小说。1926 年,为抵制日货,曾与留法同学创办嘉乐造纸
厂,任过厂长和董事长;直到解放前夕。他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并组织文艺
界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 历任理事长,并担任该会会刊 《笔
阵》的主笔。李劼人的文学生涯,始于 1912 年。他的处女作《游园会》曾在
《晨钟报》的副刊上发表。30 年代以后,他全力投入长篇小说《死水微澜》、
《暴风雨前》和《大波》的写作。这些长篇文学作品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好评。
尤其是长篇小说《死水微澜》,以袍哥头目罗歪嘴和教民顾天成及蔡大嫂三
人之间的矛盾纠葛为描写中心,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出场将近 60 多人,刻划
的都人有其情,各有其质;人有其形,各有其声。并塑造了蔡大嫂这一在封
建桎梏下的叛逆性格的妇女形象。另外,作者在风土人情和地方方言的描写
和运用上,都显示了深厚文学功力。李劼人是我国乡土文学的著名作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