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清朝,自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一一一顺治元年起始,至清溥义一一一宣统三年退位止,在位十二个皇帝、十二传。按入关前算起,清朝统治中国二百九十六年。按入关算起,清朝统治中国应为二百六十八年。
清朝光绪年间,康、梁变法失败后,中国人,在有识之士领导和推动下,国民革命泛大江南北。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倡导‘三民主义’,进行国民革命。在清朝宣统三年(公元一九一二年,史称辛亥革命),推倒了清王朝。同时成立了中华民国,年号:民国元年。
中国东北奉天,复州城南有个宋家屯。宋家屯老宋家四房宋成娶亲王氏,正巧就在中华民国成立这一年,宋成家大儿子出生,取名叫:宋贤臣。这孩子从小聪明,很受爹、妈的喜爱。宋成自幼左腿有残疾,不能劳动,闲着无事,在家教养幼子。小贤臣七、八岁时,宋成教他学珠算。先学加减,后学乘除。这孩子很快能背颂‘九九歌’,九岁时开始学:一退六二五、二一二五、三一八七五,四二五、五三一二五、……。在当时,市斤为十六两秤。学会这个流法歌,便于按斤、两買东西时计算价钱。在中华民国成立前后,有革命党人和志士,到处宣传‘三民主义’和倡导办新学校,被称为:‘劝学’。奉天的张作霖和张学良父子,也积极倡导办学。张氏父子创办的学校有据可查的有:东北大学(张学良任校长)、奉天小河沿中学(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沈阳三中)和一千二百多所小学校。各地在‘劝学’和张氏父子办学的影响下,用各种形式兴办小学校。宋家屯附近的王家屯,办起小学校,周围村屯的孩子都可去上学。
民国元年出生的宋贤臣,正赶上新时代,他在十一岁时不念私塾,而是到王家屯念上小学。民国时期办的小学校,不同于原先的旧学一一私塾。私垫是南北大坑,书槕摆上,教学的内容是以论语、大学、中庸等为主。而新办的小学校,有教室有黑板和学生的书槕、坐椅。教学内容差别就更大了,小学校的教学课程有:国文、算术、音乐、体育、自然和美术等。在这新学与旧学交替时期,小学校也没有完全脱离私熟的影响,例如在正课外,又加上、等业余课程。尤其强调书法,每个学生必书写大稭和小稭。
学写稭书也分为三个阶段,即分三步走:第一步写‘仿影’。先生(老师)要先讲写稭书的基本知识和要领,然后由先生给每个学打仿影。学生将仿影铺在底下,复上白纸,用毛笔描写,天天重复的描摹。每天要写两篇,先生每天阅批。当描摹的笔划,点像点、横像横,达到要求时,开始学写下一步;第二步写‘跳格’。也是由先生打仿影,但与第一步的仿影不同。写‘跳格’的仿影上写一字空一格,再写一个字再空一格。学生接仿影先写仿影字,在空格上再照前格(或上格)字书写。当空格上按照仿影书写的字,与仿影上的字笔划一样周正时,则进入下一步;第三步‘写体’。在写‘跳格’的基础上,学生可开始‘写体’。写什么体,往往都是由先生给出来的,或者在先生指导下选写,宋贤臣自选写‘柳体’。自此以后,学生每天要写二篇大稭(中间夹写小稭)的书法,交给先生阅批。
写大稭用纸量大,是经济负担。这时宋贤臣是用烧纸书写大稭。大张的烧纸(大约一尺多宽、二尺多长)纸质好,写墨笔字水渍不扩散。每张纸写十八个大字。学生写墨笔字,也另有负担,书法要必备文房四宝。这文房四宝,就有讲究:先说笔,毛笔有羊毫和狼毫等,学生都选用价钱便宜的,写大稭可用大稭羊毫,可是写小稭需用小稭狼毫。狼毫,是用黄鼠狼的尾尖毛制成的,价格不匪。为了学好书法,家里同意宋贤臣选用狼毫。再说墨,墨有徽墨和金不换之分,宋贤臣选用价廉的金不换。后说砚,砚台,有名的不胜枚数,宋贤臣选用一般的石砚。在课堂上,演算算术为了省钱,宋贤臣选用石板,用划石笔演算,算完擦去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