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txt下载 为古物原来面目着想。寺观均在名义上,保留其创始时代,其中殿宇实物,
则多任意改观。这倾向与书画仿古之风大不相同,实足注意。自清末以后突
来西式建筑之风,不但古物寿命更无保障,连整个城市,都受打击了。
如果世界上艺术精华,没有客观价值标准来保护,恐怕十之八九均会被
后人在权势易主之时,或趣味改向之时,毁损无余。在欧美,古建实行的保
存是比较晚近的进步。十九世纪以前,古代艺术的破坏,也是常事。幸存的
多赖偶然的命运或工料之坚固。十九世纪中,艺术考古之风大炽,对任何时
代及民族的艺术才有客观价值的研讨。保存古物之觉悟即由此而生。即如此
次大战,盟国前线部队多附有专家,随军担任保护沦陷区或敌国古建筑之责。
我国现时尚在毁弃旧物动态中,自然还未到他们冷静回顾的阶段。保护国内
建筑及其附艺,如雕刻壁画均须萌芽于社会人士客观的鉴赏,所以艺术研究
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编则为“关于建筑之文”三篇,分论中国建筑之美,仿古,及保存
三问题。关于建筑的哲学,犹其他抽象问题,辩论是无止境的。但是在“美”
和“仿古”两问题上,有几句不能不说的话,现在合在一起讨论。
建筑之三要素:合用,坚固,美观,已是现代建筑界所公认。三者之中,
美的问题,最难下定论。不过合用而且坚固,我们可以说是一座美好的建筑
所必须有的先决条件。要创造新的中国建筑,若不从实用和坚固上下手,而
徒事于“轮廓,装饰,色彩”的摹仿盲从,则中国建筑的前途,岂堪设
想!
“北平旧建筑保存意见书”是第三篇中最后一文。文中提议将北平古建
筑若干部分拆毁。建设新都市,诚然有时不能不牺牲多少的古物。但是都市
设计中的杰作如地安门,西安门,中华门及各牌楼等,乐先生竟说“皆宜撤
去,以求交通上之便利”。北平道路宽大,房舍稀松,大街均整齐的通南北
东西,极少有不便交通的地方,须要撤去极堂皇的大座建筑物的。更不用说
那地安门,西安门等本身便是都市中不可少的点缀。假使法国有个老头子,
提议把巴黎的凯旋门,圣典尼斯门,刚哥广场水池等等,一概“撤去,以求
交通上之便利”,那老头子脑部的健康,恐怕就有问题了。
第三册整本是图,在今日制建筑图,丁字尺和鸭嘴笔较毛笔方便。即使
用毛笔,亦须准确,不能徒然写意,尤其是建筑的部分。如二编上附图三十,
平坐斗拱,竟用皱笔涂绘如同团絮;又如图三十一,檐及屋顶,竟放在鸟巢
上,原来也算是斗拱;图三十二,却又将檐下斗拱画成曲纹,如折扇联置,
其与实物之肖似程度,还远不如一张最劣的界画。至于平面图,只能算许多
方格。现代工程界有几种公认的方法,符号,和标识,制图人应先稍事认识,
以便采用。不然,中国旧法木匠们,也有他们的符号标识,也可采用的。
总而言之,此书的著者,既不知建筑,又不知史,著成多篇无系统的散
文,而名之曰“建筑史”。假若其书名为“某某建筑笔记”,或“某某建筑
论文集”,则无论他说什么,也与任何人无关。但是正在这东西许多学者,
如伊东,关野,鲍希曼等人,正竭其毕生精力来研究中国建筑的时候,国内
多少新起的建筑师正在建造“国式”建筑的时候,忽然出现了这样一部东西,
至自标为“中国建筑‘史’”,诚如先生自己所虑,“招外人之讥笑”,所
以不能不说这一篇话。
二十三年二月二十五日北平
(原载1934 年3 月3 日《大公报》第十二版,《文艺副刊》第六十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