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豪:茅盾的一生 作者:李广德
一、长房长曾孙
在苏州、杭州之间的嘉湖平原上,星罗棋布地散落着许多水乡集镇。其中有一个中等规模的乌镇,就是本书主人公的故乡。
乌镇是一个水乡古镇,由乌镇和表镇合并而成。它位于浙江省桐乡县的北部,在京杭大运河的西侧,距县城十三公里。《乌青八景图记》说:“我乌青,左嘉禾而右苕,南武林而北姑苏,为浙之名地。”
这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乌镇的水系四通八达,河道纵横,舟船如梭。一条宽阔的市河......车溪从南至北纵贯全镇。河上石桥、木桥如长虹飞跨,两岸房舍鳞次栉比,水街相依。每天清晨,集市上熙熙攘攘,人们摩肩接踵,交易着这里盛产的上等稻米、蚕丝、晒烟、湖羊,买卖价廉物美的河蟹、甲鱼、黄鳝、银鱼......
乌镇应家桥堍有一座修真观,观前有一条街,用青石板铺成。观前街十七号是一幢四开间两进的“走马楼”房屋。它的中间有一个小天井,四面是两层的楼房,每层各间屋子只用板壁隔开,可以互相通行,如同骑马能够走一圈,当地人称这种楼房叫“走马楼”。
清朝末年,这幢并不宽敞的“走马楼”里住着一户姓沈的人家。沈家的祖先原是乌镇近乡的农民,后来迁到镇上做小买卖,赚了点钱后,开了一爿经营晒烟丝的烟店。此后,这家的主人沈焕跑到上海、汉口等地经商,又捐了一个侯补道的官职。于是沈家,成了一个半官半商的家庭。沈焕带着妻子王氏、女儿和小儿子在广西梧州,担任税关监督;
他的两个儿子,分管着沈家在乌镇开的两爿商店,一爿上泰兴昌纸店,另一爿是京广百货店。负责纸店的大儿子沈恩培,是个秀才,他不愿经商,只知乐天逍遥,吹箫唱曲;
二儿子沈恩愿意经商,却又不善经营,百货店常常亏损。
沈家的长房长孙沈永锡,十六岁就中了秀才,但他厌恶八股文,订婚后去跟岳父......乌镇名中医陈世泽学习,满师后成了个中医“郎中”。
仲夏的一天,在广西当官的沈焕接到乌镇拍来一封电报,拆开一看,顿时眉开眼笑,奔进内宅,向王氏喊道:“大喜事!大喜事!我们沈家四世同堂,我做太公了!你做阿太了!”
原来这一年......1896年7月4日,即清光绪22年(丙申)5月25日亥时,他的长房长曾孙即大文豪茅盾诞生了......
---------
凌晨,茅盾的四肢开始发凉了,抢救终于无效。日历翻到1981年3月27日,时钟指针停在5点50分,中国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伟大的革命作家茅盾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一个多小时后,周扬驱车赶到北京医院。他伫立在茅盾遗体前默默哀。
韦韬含着眼泪,忍着悲痛,双手将父亲的两份遗嘱交给周扬,请他转呈党中央和中国作协。
当天下午,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座谈会上,周扬肃穆地站起来,沉痛地向同志们宣布:
左翼文学巨匠沈雁冰同志逝世了!他以无限悲痛的感情,向同志们宣读沈雁冰写给予中共中央的遗书:
亲爱的同志们,我自知病将不起,在这最后的时刻,我的心向着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我追求奋斗了一生,我请求中央在我死后,以党员的标准严格审查我一生的所作所为、功过是非,如蒙追认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这将是我一生最大的荣耀!
接着,宣读了茅盾写给予中国作协的信:
亲爱的同志们!为了繁荣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二十五万元捐献给作协,作为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的基金,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我自知病将不起,我衷心地祝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昌盛!
茅盾辞世后的第四天,中共中央就根据他的请求和他一生的表现,决定恢复他的中国共产和党党籍。决定全文如下:
我国伟大的革命作家沈雁冰(茅盾)同志,青年时代就接受马克思主义,一九二一年就在上海先后参加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国共产党,是党的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一九二八年以后,他同党虽推动了组织上的关系,仍然一直在党的领导下从事革命的文化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一生,在中国现代文学运动中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临终以前恳切地向党提出,要求在他逝世后追认他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央根据沈雁冰同志的请求和他一生的表现,决定恢复他的中国共产党党籍,党龄从一九二一年算起。
4月1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和首都各界约二千人向茅盾遗体告别。
茅盾安卧在松柏与鲜花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
4月11日下午3时,北京隆重举行茅盾追悼会。人们来到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庄严肃穆的追悼会会场。在巨幅茅盾遗像下,安放着他的骨灰盒,上面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四周簇拥着一个个花圈。
邓小平同志主持追悼会。胡耀邦同志致悼词,沉痛地宣布:“中国文坛殒落了一颗巨星!”
在追悼会举行的同时,数以千计的人民群众自发地集结在天安门广场两侧,面对人民大会堂肃立默哀,直至追悼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