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沉商海 京华梦断 1从南浔迁居周庄的沈佑始终搞不清,经商的意识是怎么渗透到他儿子沈万三的心田去的
元置浙江庆元路,即今治鄞县,元末时出了位工散曲的词人张可久。《太和正音谱》评他的曲子是“如瑶天笙鹤,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有不吃烟土色气”。此人在元末的至正初年曾在苏州属县昆山当过幕僚。他有一首《太常引》词,极写姑苏台观雪的情景。词曰 :
“断塘流水洗凝脂,
早起索吟诗。
何处觅西施?
垂杨柳,
萧萧鬓丝。
银匙藻井,
粉香梅谱,
万瓦玉参差。
一曲乐天词,
富贵似,
吴王在时。”
兴许正是这“富贵似,吴王在时”
===
即使进入计算机时代的今天,从事海上贸易的资本或可支配的资金高达上百亿美元的规模时,用于交易的商品,从生产、收购、保管、运输、集散到金融结算等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沈万三在14世纪以货殖起家,积累起如此巨大的财富,不可能没有这方面的资金、人才及管理技术。
千百年儒家思想指导下的我们的整个世俗社会乃至上层建筑的文学艺术作品,对商业文 化和商人形象始终都采取了不见容的态度——无不斥之为重利薄情,无商不奸。
看着踽踽走在云南道上的沈万三的背影,或许人们至今都会解气。这个讨了十三个老婆、拥有20多亿两银子的家伙,福享得太多!哼,只有受不完的罪,没有享不完的福呢!
然而,经济界人士的命运毕竟折射着当时政治、经济决策的光环。
当我们看一看那踽踽而去的背影并对之作一番历史和文化的透析时,我们不能不看到这个人格上或许并不为我们所喜欢的财神爷经历了从巨商到囚徒的角色剧变。正是在这种剧变背后,存在着的令我们怦然心跳的某种悲剧性的东西——不仅仅是属于他沈万三个人,而更多的是属于整个民族和整个国家。
令人感到沉重的正是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