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真相?假相?什么是你眼中的中国素描(1)2008年,华尔街溃败了。
恐慌不断在世界上空盘旋,而这些恐慌也随着时光流逝一点点变成现实。可怕的是,即使是天衣无缝的经济学量表,也没有在之前的某个日子,准确预测出金融危机这一灾难的降临。
到底是谁葬送了华尔街,历史留给我们一地碎片。疯狂与贪婪超过了美国国情的承受力,也超出了世界的承受力。一度沉溺在财富梦中的人们,天真地把泡沫堆砌的虚假繁荣当做真金白银。错识国情,历史给了盲目者严厉的惩罚。
几乎所有的人都把中国当做扭转世界经济格局的关键棋子。在中国,构筑的马其诺防线更坚固;在中国,可以找到新的世界经济增长点;在中国有盛宴,市场和资源也充满诱惑,私募机构、纳斯达克都愿把橄榄枝抛向中国
但是,也有人称,中国不是救世主,中国拯救不了世界。
人口专家邬沧萍以印度为例,为我们上了一课:"为什么印度里面,IT软件确确实实在全世界独一无二,我们叫世界的工厂,人家叫世界的办公室,人家在这点上,它的文化素质,它的英语水平,显然还有一点,在国际公务员,印度就比我们多,什么道理呢?你看联合国,哪一个国际机构里面,印度的人都多。"
翟振武同样认为提高国民素质至关重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中国要想创造出美国这样的GDP的总量,中国不需要13亿人就应该能创造出来。美国只有3亿人就创造出来了,当然你说中国在一个发展过程当中,现在达不到美国经济发展水平,但至少就是说,在这里面你能不能创造出你国家的竞争力,你民族的发展,国家能不能发展得强盛,民族能不能发展强盛,人口多少不是一个决定的因素,那么技术水平,科技,人口的素质,这才是决定的因素"。
庆幸的是,今天我们的政策仍然坚定不移地坚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人口是多少就是多少,我们不能动用任何人为地减少现有人口的念头。
对待人口,也需要大禹治水的智慧,当堵则堵,当疏则疏。我们可以提高人口素质,变人口压力为人口动力。
2006年,中国发布了建国以来第一份人口战略研究报告,明确提出要优先投资于人的发展。
优先投资于人的发展,是我们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的目标。我们试图以现代化为课堂,以排山倒海的磅礴,把国民推入提高素质的浪潮。但现实告诉我们,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揠苗助长。
1979年我国农村改革以前,很多地方已经普遍地使用抽水机、拖拉机、插秧机、打谷机等农业机械设备,看上去机械化程度已经很高了,但中国的多数农民仍然吃不饱饭。1979年,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政策,虽然绝大多数农民凭借一家一户的经济实力购买不了农业机械,他们只好改用很原始的"水车"抽水,用牛耕地,用手插秧,用人工脱粒。但奇怪的是,科学技术在广大农村的应用普遍倒退的1980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却有了显著的增长,大部分农民一下子就解决了温饱问题。直至今天,大多数的中国农村还是用机械化程度不高的耕作方式,但绝大部分农民却能丰衣足食。
很多地方公共汽车实行了无人售票,据说公交车无人售票属于"与国际接轨"。可是,由于实行无人售票,整座城市因没有了售票员而少很多就业机会。
欧美等发达国家劳动力紧缺,无人售票是他们明智的选择。可是依照我们的国情,有什么理由步人家的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