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战场来了一支生力军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之后,上海地区的局势也骤然紧张起来……
8月9日,日本军曹大山勇夫擅闯虹桥机场,被我机场保安部队开枪击毙。日本人隧要胁中方撤走上海的一切军队,中国人当然不能接受。上海战事随即展开。
其实,早在淞沪地区枪响之前,中国方面已从常熟、无锡等地紧急调动87师王敬久部、88师孙元良部秘密入沪。这两支部队为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将军的部队,兵员充足,器械精良,是中央军的精锐,而日本人仅在虹口、闸北驻有海军陆战队3000余人,中日实力对比悬殊,中国军队本来是可以一鼓作气打败日军的。但蒋介石就是在战争打响之后也仍心存幻想,寄希望于国际联盟,致使良机坐失,日本人得以不断增兵上海,中国方面则与之相持不下。
富庶的淞沪地区为中国经济之中心,是蒋家王朝命脉之所在。这时候,蒋介石方决定调集全国军队,与日本人大战淞沪。
8月20日凌晨1时,国民革命军第51师接到军委会发出的入沪参战电令,当时他们正在陕西南郑、洋县、西乡等地整训补充。作为职业军人,师长王耀武像一根弹簧似的从床上蹦起来,当即用电话命令其属下151旅旅长周志道、153旅旅长李天霞:4小时内,集结所部于宝鸡火车站,立刻开往淞沪,参加上海作战!
自张治中率部奋起抗敌之后,51师的官兵就摩拳擦掌,时刻注意着上海方面的动态,期待着军委会的参战命令,现在终于等到了这一刻,兴奋与紧张就像疾风卷云一样驱走了睡意,穿衣、打包、聚结、整队、上车,4小时不到,全师12000余人就已携枪拖炮,备足粮弹,登上了火车。
东方,已经露出了一抹酡色的霞光。
=======
解放军士兵或听到解放军的喊话,少则三五成群,多则一二百人,便自动向解放军投降。蒋军官兵十分清楚,到了这种境地,只有老老实实地投降,才能活命,才有出路。
截至28日,廖耀湘兵团5个军12个师及特种部队共10万余人全部被解放军歼灭。
30日,卫立煌与潘裕昆、龙天武等乘飞机逃离沈阳。
31日,据守沈阳的新1军之“王牌中的杂牌”、暂53师在师长许赓扬的带领下宣布起义。
至此,第1军被彻底消灭。
黯读了刀光剑影,平息了枪炮轰鸣,六十年后再掀开这一段壮怀激烈的历史,新1军的兴亡给了人们多少的遐思和启示!想当初,诞生于异国他乡的这支军队在抗击日寇的战场上是何等的英武神勇,可后来,充当内战先锋的他们又是何等的拙劣被动,直至最后奄奄待毙,全军覆没!人还是那些人,武器还是那些武器,那么何以造成同一军队的两种迥然不同的表现和命运呢?归结一句话,我们只能说,战争的性质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终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