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吧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曹贼_分节阅读_第442节
小说作者:庚新   内容大小:6.5 MB   下载:曹贼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4-12-04 20:16:19
D-至许都,闻公子之名,故冒昧拜请融公,以为引荐。”


“令尊是……”


孔融道:“说起来,你可能见过。


就是前司空掾,应珣。”


曹朋顿时清楚了。


建安五年,应珣为司空掾,不过只担当一载,便因身体原因而告病还家。


也不怪应珣身子骨差,建安五六七,三年中,也是司空府最为忙碌的时候。官渡之战由开始到结束,紧跟着收复河之南,建安七年又有苍亭之战,袁绍病亡,可谓是建安之初的多事之时。那三年里,司空掾换了好几个人,而这个应珣,也是最让曹操感到满意的一个……


“原来是珣公公子,失敬。”


应德涟,忙连声道不敢。


应德涟,本名应玚,建安七子之一。


而今二十九岁,曾举茂才,初至许都。


按照历史的发展,在两年后,曹操重置丞相,开丞相府时,应玚官拜丞相掾属。不过看他现在的样子,似乎并不是很得意。加之孔融刚才说,应玚是今天请客的金主,曹朋隐隐约约,便猜出了他的真是目的。想来,应玚有些耐不住寂寞,希望能尽快的寻找一个出路……


“孔璋想来友学当不陌生,我就不再介绍。”


坐在孔融下首,是一个四旬靠上的男子,生的儒雅温文,气度非凡。


陈琳,建安七子之一。


曹朋当然见过陈琳,而且非常熟悉。


此人曾在袁绍门下做事,官渡之战前,他做檄文讨伐曹操,令曹操出的一身冷汗。官渡之后,陈琳被俘,曹军上下皆要斩之。可曹操却爱惜陈琳文采,为司空军师祭酒。所以,和曹朋也算不得陌生。


曹朋拱手,陈琳还礼。


“刘公干,亦我好友,不过你二人未曾见过。”


刘祯?


曹朋笑道:“我一返中原,便听说了公干之名。与融公同著《文论》,焉能不晓?公干先生,请酒。”


曹朋举杯,刘祯也连忙还礼。


今天,莫非是建安七子的聚会?


这一眨眼的功夫,就窜出了四个人。


曹朋目光扫过雅阁,却突然落在了末尾处,一个少年的身上。


没错,就是少年!


他坐在席间,却透着与众人格格不入的倨傲。


看年纪,大约在十四五的模样,生的仪表堂堂,颇有文秀。站起来,大约七尺身高,体格略显纤瘦。身着月白色博领禅衣,衣袂飘然。只是,明明年岁不大,却要做出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在末尾处端坐,看上去很是孤单,仍旧透出坚强之气。他直着腰,挺着胸,故作稳重。


可十四五岁,就是十四五岁。


你再怎么装,也不可能像是二十四五岁……


曹朋心里一动,隐隐猜出了,少年的身份。


周不疑!


毓秀楼外,史阿曾与他说,周不疑在。


周不疑这两年在许都,接连挑衅曹朋,但曹朋始终没有回应。一来,他懒得和周不疑争执,二来呢,他在荥阳,而周不疑在许都,两人并没有交集。却不想,居然在这毓秀楼中相会。


刚才在门外时,曹朋就听到了雅阁中的争执。


就是周不疑和应玚等人的辩论。


而辩论的焦点,正是荀子的性本恶论。应玚以为,人性本善;而周不疑却坚持认为,人性本恶。正因为恶,圣人所以教化……这牵扯到一个教育的根本,所以双方争论的,也是极为激烈。


只是周不疑这两年,太过于张狂,以至于不为人所喜。


他驳斥过荀悦,和孔融争论过,批评过胡昭,抨击过钟繇……


而这些人,或是不擅雄辩,如胡昭;或者不屑于与之争执,如钟繇。孔融曾和他讨论过,但却发现,这少年好强词夺理,也就失了兴趣。至于荀悦,因《申鉴》一书,对谶纬之学进行批判,也和周不疑发生过一次辩论。那一次,周不疑以天人感应为基础,令荀悦哑口无言。


毕竟董仲舒开创了汉代儒学的兴盛,而天人感应更被皇室所尊崇。


荀悦本来是批判那些人为制造的祥瑞谶纬。可是牵扯到了天人感应,却不免有些束手束脚。


曹朋曾研究过周不疑和荀悦的那次辩论,觉得是一次偷换概念的经典辩论。


当然了,这也和荀悦是老实人有关,不知不觉,被周不疑带进沟里,等想要反击时,已无能为力。


周不疑的才学究竟如何?


曹朋并不清楚。


但曹朋却可以从周不疑的几次辩论中看出一些端倪。


这孩子博览群书,见闻广博;他思路敏捷,而且很懂得偷换概念的妙用,的确是有些本事。


可孩子啊,你想成名没错,却不能如此张狂。


你几乎把整个中原士林,得罪了一个遍……有些东西,即便是你说的有道理,可你得罪了那么多人,又岂能有好果子吃?孔融这些人都是厚道长者,若换个心胸狭窄的,你小命难保。


周不疑,也正在打量曹朋。


……


从内心而言,曹朋并不痛恨周不疑。


相反,他觉得周不疑很可怜。


他还是个孩子……一个根本不清楚,这世道有多么险恶的孩子。你看他强做出一副坚强的模样,在大人们冷漠的目光中,表面上似乎很镇定,但内心的惶恐,恐怕只有他自己明白。


十四岁,便来到了龙潭虎穴。


虽然不知道,他究竟是受了谁的指使,却要承担着无尽的责任。


雅阁里十几个人,却没有人坐在他的身边。从曹朋走进来后,所有人似乎都在围着曹朋转,也就更透着少年的几分孤单。你能坚持多久?亦或者说,你能在这险恶的世界里,存活多久?


周不疑脸上几分少年的倔强之气,挺着胸膛,毫无畏惧的看着曹朋。


而曹朋,也看着他,目光灼灼。


片刻之后,曹朋心里陡然间,有一丝怜惜之情。


不是怜惜他的才华,而是怜惜他的倔强。你以为,披上一层名士的光环,便可以高枕无忧吗?


那是你没有触动某些人的神经。


否则的话,杀你就好像碾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


雅阁,突然间冷清下来。


孔融等人似乎也觉察到了曹朋和周不疑之间的那种对立,一个个都闭上了嘴巴。


说实话,孔融他们非常讨厌周不疑。讨厌他的无理搅三分,讨厌他的张狂跋扈,讨厌他的那种态度。但不可否认,这少年的确是有些才华,至少就才思而言,他远胜于同龄人。


曹朋,同样是一个才学出众的人。


而且还是个性子暴烈,敢砍了伏完之手,杀了韦端的人。


若这少年不识好歹,惹怒了曹朋的话……


心里,不由得有些担忧。


良久,周不疑嘴唇张开,似乎想要说些什么。


哪知道曹朋却抢先开口道:“少年,我刚才在门外,听到你与诸君争辩。


你说的一些话,不是没有道理,我亦赞同。但是,你张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闭口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我问你,你口口言天,言地……可知这天地,究竟有多大?人言九州,那你可知九州之外的欧罗巴大陆?可知道大秦国?可知道马其顿国?可知道波斯?可知道埃及法老?


若不知天地有多大,你又如何与我妄论天下?”

第546章 终究是个孩子


自大禹造九鼎,设九州。


国人一直以为,身处世界中心,而九州之外,皆蛮荒之地。


“元直方言‘德’,可知六百年前,远在万里之外的欧罗巴古国希腊国,就有人说过,美德分为两种,智慧的美德和行为的美德。前者从学习中来,后者从实践中得。那个人叫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三圣者之一。他还说过,真正的美德不可以没有实用的智慧,而实用的智慧,也不可以没有美德……元直你今方十五,正是求学年纪。可你却不知上进,整日里与人争论,夸夸其谈,卖弄你的小聪明。殊不知,学海无涯,你今日的卖弄,正是将来的平庸。


在座之人,皆高士也。


你且问问他们,十五岁时,在做什么?


你天资着实聪慧,能举一反三。可若不求学,只知卖弄口舌,又能坚持多久?以我看来,元直不堪言‘德’一字。盖因元直不懂何为‘德’,所以也不足以与高士论‘德’之高深。”


“方元直言‘天’,何为天?


有广义之‘天’,有狭义之‘天’。今不言广义,盖因天道远,人道弥,不知人道,何以论天道。我们就说说,这狭义的‘天’。依旧是一个蛮夷之地,在六百年前将天地四时的变化,分解为若干周期运动……亚里士多德,将天体以地星为中心,做圆周上的匀速圆周运动。同时又有一派学说,认为地星每天在自己的轴上自转,以太阳为中心,沿圆周运动……我想请教元直,可知何为圆周?又以为那一种学说为准?天人感应,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天’呢?”


“元直自言博览群书。


我且再问,可读过一部名为《历史》的文章?


六百年前,在蛮夷之地,有小亚细亚海滨,一名为希罗多德的人在那里出生。此人从三十岁起,开始了长期的漫游,祖籍遍及两河流域,南至埃及,西至西西里岛,北临黑海……


历经多年考察,希罗多德著《历史》一书,言及欧罗巴大陆,乃至波斯,埃及等地。


你可知当地风俗?”


“……修昔底德认为,历史的内容,就是刚刚发生过的事件,你对此可有看法?


他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不晓得元直可曾看过。那本书里,描述了欧罗巴大陆一场极为重要的战争。


古人言,著史当微言大义,秉笔春秋。


而修昔底德认为,要准确认识有关遥远的过去,甚至我们这个时代以前的历史,都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在时间上,距离我们太过于遥远。所以,他划分了考古和历史的范畴。那么你认为,他说的可正确?纵观孔夫子以来,著史者,可曾真的做到了秉笔春秋,公平二字?”


“好吧,你说这些是蛮夷之学,那我们就来说一说圣人之事。


孔圣人曾有门徒三千,言有教无类。其门下弟子,有匠人,有农夫,有商人,有官宦……而我却听说,你言‘人生而有贵贱之分’,那么我倒是想请教,究竟是夫子所言正确,亦或者你周不疑比圣人更加厉害?”


曹朋深知,不能让周不疑抢了先机。


这孩子伶牙俐齿,一旦被他抢夺了先机,占居了主动,自己可就处于被动之中。


周不疑擅长偷梁换柱,而曹朋则要把这个节奏控制住。


他不需要去和周不疑争论,只需要不断的发问,搅乱周不疑的思绪,使节奏始终都可以控制在他的手里。若是谈论经典文章,曹朋真不认为,自己能胜得过周不疑。这孩子从小受这方面的熏陶,远不是曹朋这种半路出家的人可以相提并论。当然了,重生十年,曹朋对这个时代的文章典籍,大都也有所了解。同时,他可以感受到,在东汉末年时,儒学容纳百川的包容性。


甚至在唐宋时期,儒学都不是一家之言,而是百家争鸣。


一直到元朝,蒙古人并不懂得儒学的真意,于是将儒学定位为儒教,彻底摧毁了儒学流传千余年的传统。至明时,儒学的包容性已不复存在。理学开始兴起,变成了一种扭曲的宗教。


曹朋可以在东汉,大谈蛮夷之学,也正是因为这个时期的儒学,还有儒生,都在苦苦的追寻着儒学的真意。他们的包容性,注定了他们可以吸收各种不同的外来学术,而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比经典,十个曹朋未必是周不疑的对手。


可是比见识,凭空多出一千八百年的经验,一百个周不疑,也非一个曹朋的对手。


曹朋抢占了先机,把话语权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用一连串的提问,使得周不疑无法冷静思索,只能跟着曹朋的思路走。等到曹朋完全控制住了周不疑的思路之后,才予以凌厉的攻击。


周不疑虽仍旧挺直胸膛,但脸色却渐渐变得苍白。


曹朋所言,让他感受到了天下之大,他简直就是一个坐井观天的井底之蛙。


不仅仅是周不疑,就连一旁的孔融,也不禁为曹朋的言语所夺。他神色凝重,沉吟不语。


“我在荥阳时,曾听闻元直和仲豫先生的辩论。


对于谶纬符瑞,我是不太了解。不过我却知道,仲豫先生的道德文章,乃天下之楷模。他曾撰《东观汉纪》,详论朝廷得失,可以为后人所借鉴。而元直,你今著有何等文章?以教化世人?


或许你会说,张良萧何,皆无著作流传,确有大功于社稷。


然今日言张良萧何,是因为他们已经做出了功绩。元直,我且问你,你有何功绩与我知呢?


若没有,你又有何资格,去指责仲豫先生?


你今十五,却弃学而不求上进;你今十五,置父母于荆襄,而身存许都,追名逐利;你今十五,未立寸功,却视先贤为无物。元直,非我严苛,实不知天高地厚,妄言圣贤,乃小人之举。


你言贵贱。


好,咱们就说说这贵与贱。


自古圣贤处身立命,皆凭借自身。易开篇有言: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言贵者,子文十五,与我征战河西;我十五时,辅佐邓叔孙,在海西立足;子建轻浮,然十四可做华美文章。再言贱者,我认识许多人,他们出身不好,门第不高,然十五岁已可以自立于世上。或戎马生涯,征战天下;或农耕田地,上可使国库充沛,下可令自己饱食。


此,自强也。


元直,你何以自强?莫非,就是靠着呈口舌之能,而安身立命?”


周不疑脸色苍白如纸,竟不知该如何反驳。


曹朋句句在理,让他的伶牙俐齿,毫无用武之地。


曹朋冷笑道:“贵者,凭借自身才学,文可安邦,武能定国。上马而平天下,提笔可令苍生安居乐业。或教化苍生,或功在千秋。凭自身之能,而能立于天地间,便是真真正正的贵者。


而那些不学无术,只知偷鸡摸狗,逞口舌之利,却无一技之长者,方为贱,卑贱的‘贱’。”


曹朋就差指着周不疑的鼻子,骂他是一个‘贱人’。


而后,他森然冷笑。


“某自生以来,无愧苍生。


我辅佐家兄,令海西大治,每年可向国家输送百万斛粮草。两淮之地,百姓安居乐业,自建安二年来,人口增加二十万;我征战官渡,曾率部斩颜良,诛文丑,纵横疆场,搏杀于两阵之间,斩杀上将无数;我出使朔方,治理河西,令河西重归中原,令河西从此不受兵祸。


我征战凉州,三年间令凉州兵祸平定,为朝廷建立赫赫功勋。


我著八百字文,可使幼童明天理,知古今;我著三字经,可是人知善恶,懂得忠孝……


周不疑,你又何资格评论与我?你有何资格,说我不是?在座诸人,那个不比你学问高深,你又有何资格,言论他们的不是?依我看,你没有资格评价任何人,若欲评价他人,先省自身。满座高士,尔一孺子,又有何等德行,列坐于此?若我是你,绝无脸面再留居此地。”


周不疑蓦地站起身来,手指曹朋,嘴唇颤抖。


而一双双眸光,冷漠的注视着他……


曹朋可以看到,他眼中有泪光闪动。


心里面也不由得生出不忍。


他还是个孩子!


受人指使,其实也身不由己……


可一转念,那不忍之情,生生又压下来。


在这种时候,他绝不能有半点心慈手软。这和曹冲无关,这是他和周不疑身后实力的一场战争。


周不疑放下了手,转身拉开了房门。


在走出雅阁的那一刹那,他突然回身,朝着曹朋深施一礼,默默的拉上了房门。


“友学,说得好!”
本文每页显示6000字 共609页 当前第442
首页   上一页   ←   442/60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 ← 或 → 快捷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以下载曹贼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