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吧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曹贼_分节阅读_第92节
小说作者:庚新   内容大小:6.5 MB   下载:曹贼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4-12-04 20:16:19
D-


《庄子》将有道之人,称之为真人。什么是真人?小子以为,把人作好,就是真人……何为道?子曰:一以贯之。能够秉承如一,勿论艰辛挫折和失败,坚定自己的信念,就是‘一’。做到了‘一’,就是作好了人;作好了‘人’,才是真正的学问……所以,学而时习之,小子认为是从生活中时时坚持自己,时时体悟,方能有所获,方能感受快乐!”


濮阳闿,倒吸一口凉气!


不得不说,曹朋这一番话,几乎是推翻了这时代中,大多数人的观念。


听上去有些荒诞,一个不识得字的人,如何能被称之为有学问的人?可转念又一想,曹朋所言,不无道理。


而且,从他这一番话,濮阳闿可以肯定,这孩子真的是通读了《论》,否则不可能有此见识。


曹朋,似乎又回到了当初羊册镇车马驿时,与司马徽庞季侃侃而谈的那种状态里。


邓稷正好有些乏了,所以走出房间,看到曹朋和濮阳闿并排而坐,似乎正在讨论着什么事情。


不由得心里感到奇怪,因为濮阳闿这个人,经过近一段时间的接触以后,邓稷也算是有所了解。那是个从骨头缝子里都会透着骄傲的人!即便是答应做自己的幕僚,濮阳闿也很少对他和颜悦色。更多时候,邓稷会觉得,濮阳闿根本不想帮他,所以是故意气他,想要产生矛盾。


可现在,濮阳闿的态度,却显得格外郑重!


如果坐在濮阳闿对面的是某位当世大儒,他这种态度,倒也不值得奇怪。偏偏,坐在濮阳闿面前的是曹朋,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少年。能让濮阳闿表现出如此郑重的神态,着实让邓稷吃惊。


“夏侯,他们在说什么?”


邓稷忍不住拉住门口值守的夏侯兰。


夏侯兰摇摇头,“我也不太清楚。好像是刚才濮阳先生考校阿福,却被阿福一番言论,折服了!”


不可能吧!


邓稷闻听,大吃一惊。


他做了一个手势,示意夏侯兰不要出声,而后轻手轻脚,就靠了上去。


早就听说,阿福曾舌辩司马徽与庞季;早就听说,阿福大局观超强。可说句实话,邓稷对曹朋的学问,并不是太了解。在他看来,曹朋时常会有奇思妙想不假,但学问……恐怕也不见得如何。一个十四岁的小孩子!邓稷十四岁的时候,似乎还是什么都不懂的普通少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我以为,其真意是在‘朋’与‘远’。这个朋友,不一定是身边的朋友,而这个远,也不一定是地域上的远近。”


邓稷激灵灵打了个寒蝉!


他听清楚了曹朋的话语,不禁大惊失色。


我的个天,阿福这孩子也太胆大了吧……听他这口吻,分明是在讲解《论》。说严重一点,这家伙是在注《论》,你才多大一点,竟然敢讲解论语?若传扬出去,岂不被人骂死吗?


在邓稷看来,濮阳闿定然会勃然大怒。


哪知道,濮阳闿那张刻板严苛的脸上,却悄然浮现出一抹古怪的笑容,“友学,愿闻其详!”

第114章 马贼胡班


曹朋必须要有感恩之心!


感谢上苍不是让他生在明清时代,而是重生于时局动荡,但文化相对开明的东汉末年……


事实上,如果按照儒家学术的发展,大致上分为四个阶段。


有汉以来,虽有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但这个阶段,儒学上处于一个摸索和完善的阶段。儒,形成了一个 派系,可是还没有达到学术的巅峰。儒者们正在完善儒学的各种经典,于是各种思想,各种注释,在这个时代也就层出不穷。你说的有道理,大家就会赞同。这与出身名气无关,颇有一些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气象……这是儒家学派的百家争鸣。


历经五胡乱华,南北对峙。


玄学兴起,佛学渐盛。


儒家文化中,有增添了许多别样的内容。


世家大族玄儒并修,佛儒并修……历经数百年,终于形成了儒家学派的独特体系,而后又经历盛唐时代,将儒学发扬光大。如果说,汉代的儒者是在一种焦虑中探索创新,那么盛唐时期的儒学,则鸟瞰天下,令万国来朝。那时候的儒者,是用一种骄傲和自傲,来看待这个世界。


盛唐之后,则是两宋。


宋代儒者的心态,与盛唐和汉时的儒者有不一样。


他们在彷徨,在矛盾。一方面在文化上极端的高明,一方面在国力和军事上,受到异族打压。


苦闷与自豪交织一处,也就逐渐造成了程朱理学的兴盛。


元以后,有明。


明代的儒者,同样是一个矛盾体。


极端的狭隘和极端的自负,孕育出所谓的清流。


至于清儒,已经变得奴性,失去了最初儒文化的本质。


……


如果曹朋生于盛唐,他的言论会遭受鄙薄,甚至根本无人理睬;若生于宋,则会被人耻笑。如果是生在明,他会被冠以大不敬,败类之名。因为他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士大夫的权益。一个连字都不认识的人,也敢妄称学问?那又置那些饱读诗书的大儒于何处?


所以,他必须庆幸!


他生逢东汉末年,这个时局动荡,可学术气氛又很开明的时代。


各种思想正在交汇融合,以至于曹朋勿论说什么,只要他说的有道理,就被世人所看重,敬重。


此时,濮阳闿已不再是用一种考校的态度,来询问曹朋。


他甚至是在用请教的语气,和曹朋在平等的层面上,进行交流……


也许曹朋并不知道,他这一番言论,会给他的未来,造成多么巨大的影响,产生何等变数。


曹朋正在享受,濮阳闿眼中的那一抹关注。


“做学问的人,必须要做好准备。准备什么?小子以为,是准备好享受寂寞。”


濮阳闿愣了一下,疑惑的看着曹朋,等待他做出解释。


曹朋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所谓义之所至,义所当然。仲尼一生寂寞,虽有三千弟子,却不为富贵所动。可以说,他一辈子所做,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就好像他说的那样,三千弟子中,可能只有颜回能够理解他。除此之外,即便是曾参、子贡,谁又这能明白?


可是他还能谨守贫穷,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所以小子以为,仲尼做的学问,是为家国天下,为千秋万代所做。没有人理解,焉不寂寞?


仲尼在著春秋之后,曾说: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


五百年,直至五百年后,太公撰写史记,将仲尼列入世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先生,仲尼享受了五百年的寂寞而被人认可。人常说,得一知己,死而无憾。若仲尼有灵,知五百年后有人理解他,推崇他,算不算知己?算不算朋友?想必他九泉之下,也会开怀。”


濮阳闿,动容了!


邓稷也为之动容……


知己啊!


濮阳闿突然仰天一叹,“若仲尼有知,八百年后能有你这样的知己,定然会更加高兴吧。”


心里面,有一种说不清楚的情绪。


濮阳闿素以儒者而自豪,他精研韩诗,苦读周礼,自认为是春秋大家。


哪知道,他读了几十年的春秋,才知道春秋和《论》,竟然要这样研读,才能够真正理解。


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


这又是一种何等的寂寞……孔仲尼,即便你有三千弟子,谁又能真真正正的了解你呢?


至少,我没有做到。


“这‘人不知而不愠’……”


“够了!”


濮阳闿突然打断了曹朋的话,站起身来。


他朝着曹朋拱手一揖,长出一口气道:“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时至今日,我方真正明白。”


“先生……”


“友学,我有些累了,想回去休息一下。有什么事情,明天再说吧。”


说完,濮阳闿转身就走了。


灯光下,那清癯的背影,显得有些佝偻。


濮阳闿好像一下子变得苍老许多,以往矫健的步伐,在这一刻,也变得有些蹒跚,好像失去了魂魄。


研读了一辈子,到头来却发现,自己根本就不了解孔仲尼。


如果说出这番话的人,是孔融、是钟繇,是郑玄,是……哪怕是邓稷,濮阳闿都会觉得好受一些。偏偏,这些话出自于一个十四岁少年之口,这若不算通读,谁还敢称之为通读《诗》《论》?


其实,放在后世那种文化爆炸,猫狗都敢跑到电视上大放厥词的时代,曹朋这番言语并无出奇之处。


说不定,他说完这些,还会被人一顿臭骂,一顿狂喷。


警校毕业时,曹朋在书摊上买了一本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一开始只是读着有趣,后来发现,每一次读罢,便会有一点感悟。为此,他翻烂了三本论语别裁,对立面的内容,印象深刻。东汉末年,书籍并不发达。雕版印刷还没有出现,更不要说是活字印刷术……


许多人读书,靠的是拓本。


如那些士大夫家中,会珍藏孤本,大都是一卷卷沉甸甸的竹简。


很多人可能是读了《诗》,却看不到《论》。学过了《春秋》,却不知从何处找《尚书》。


虽然有人专门注书,但也都是在小范围内流传。


比如大家都知道,一代经学大师郑玄,注过《汉书》,注过《尚书》,但又有几个人,能够阅读?书籍被垄断者士大夫手中,信息的极端落后,也就造成了很多时候,人们读书,甚至于钻研,只能片面的进行。好像曹朋这种经历过信息爆炸时代的重生者,他的感官,绝非这个时代的人可以明白。


曹朋在谈《论》的时候,可以引经据典的说出一些《春秋》《尚书》的内容。


但濮阳闿却没有这样的条件……


与其说他是被曹朋的论点所击败,倒不如说,他输给了一个知识爆炸时代的重生者……


所以,濮阳闿这种心情,曹朋无法体会。


他刚要开口喊住濮阳闿,却被一只苍白的大手拦住。


“姐夫?哦,邓海西。”


“呸,学得哪门子毛病?”


邓稷有点脸发烫,恶狠狠的说道。


如果说,此前他对曹朋那些奇思妙想,以及他对时局的把握而有些看重的话,也仅止于此。


事实上,邓稷并不看重曹朋的学问。


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再聪明又能聪明到哪儿去呢?


学问,可不是凭着聪明就能得来。而刚才,从曹朋一番话中,邓稷也感受到了深深的挫败感。好在是濮阳闿坐在那里!如果刚才是邓稷坐在那,估计这会儿比濮阳闿,强不了多少。


曹朋对他改换了称呼,让他感觉很不适应。


“濮阳先生说,需偱礼法。”


邓稷露出苦涩笑容,揉了揉曹朋的脑袋,轻声道:“阿福,你不需要去听他人言语,做自己就好。”


能说出这番话来的人,又何需在意别人的言辞?


换句话说,曹朋今天能说出这些话来,已经有了和那些名士叫板的资本。这就是实力!你没实力,就叫不知礼法,肆意妄为;你有实力,那就是清俊通脱,风流自赏,乃真性情……


反正好坏都是一张嘴。


你有真才实学,那怎么都是好;如果没本事,那就要倒霉。


至少邓稷这一会儿,可不敢自诩什么‘邓海西’。从别人嘴巴里说出来还好,从曹朋口中出来,邓稷觉得脸发烫!


“濮阳先生怎么了?”


“呃……没事,可能是一下子被你吓到了。明天就没事了!”


被吓到的何止是濮阳闿,邓稷同样也有些受打击。


“阿福,夜了,早点歇息吧!”


“好吧,那我去睡了。”


曹朋看得出,邓稷似乎兴致不高,也就没有再追问下去。


和夏侯兰有交代了一下,就回屋歇息。而邓稷呢,更无心再看公文,进屋之后,便熄灯卧下。


……


曹朋躺在榻上,耳边回响着王买近乎轰鸣的呼噜声。


他睡不着,不过不是因为王买,而是因为他和濮阳闿刚才的那一番话。隐隐约约,他似乎捕捉到了一些东西,但一时间又有些想不太明白。自己刚才那番话,究竟蕴含着怎样的魔力?


曹朋也不是傻子,如何能看不出濮阳闿和邓稷的失落。


只是当时迷茫,有些想不清楚。


可冷静下来以后,他便知道,濮阳闿和邓稷,明显是被他打击了。


为什么会被打击?


难道说,是他那番言论?


曹朋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他那些言论,会对这个时代的儒者,产生怎样的影响。一直以来,他并没有太多穿越者的优越感。事实上,除了一身武艺,就剩下对于这个时代的先知先觉。


随着他知道的东西一件件流出,他的优势,也在一点点消失。


这一点,曹朋非常清楚。


所以他才会迫不及待的想要把邓稷和曹汲推到台面上去,将来当他的优势完全消失,至少也能有一个屏障。除此之外,就是勤练武艺。等优势没有了,他这一身武艺,至少能自保。


但现在,他似乎找到了另外一条道路……


著书!


曹朋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另一个优势。


在信息极度爆炸的时代,书籍已变得极为普通。也许,我可以在这方面下一些功夫?毕竟前世看了那么多书,虽说记不得太多,却总有能用的东西。比如《论语》!后世不是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吗?由此可见,这论语的重要性……如果,如果我能创出一个流派,也许对日后,会有更大的作用。脑海中开始回忆前世看过的那本《论语别裁》,虽说记不太完整,但还能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也不是说《论语别裁》有多么好,至少里面参杂有极强的个人痕迹。在这个极度宣扬个性的时代里,能拥有浓重的个人烙印,一定会有不俗的效果。


曹朋越想,越觉得兴奋。


呼的从床榻上坐起来,整个人也随之变得格外亢奋。


不过,说是这么说,要操作起来,却没那么容易。且不说曹朋能不能回忆起《论语别裁》的全部内容,就算回忆出来,又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呢?东汉时期的汉语言,和后世的语言截然不同。特别是建安文风即将兴起的时代,文字的风骨,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曹朋识字!


却不代表他能够把那些文字组合出一种风骨来。


那需要太高的文学修养……曹朋很清楚自己的水平,想写出让别人信服,并且还要有极强的个人色彩,以及所谓的建安风骨来……如今显然是不太可能。这不是妄自菲薄,而是清醒的认识自己。


建安风骨?


那又是什么东西?


在经历了短暂的兴奋之后,曹朋旋即又冷静下来。


想法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看起来,自己要学的,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至少眼下,他还没有那个能力,注一部能让天下人信服的文章。也许,这个想法还要延后一下。


可恨,这次出来,居然没有把庞德公送他的那部《论》带出来。


早知如此,就带书出来。此去海西,不知会停留多久,也可以借此机会,好好的研读一番。


唉,失误了!


就在曹朋坐在房间里唉声叹气的时候,忽闻屋外,传来一声厉喝。


“什么人?”


听声音,好像是周仓。


他和夏侯兰是轮值,想必夏侯兰这时候和他换了岗。


曹朋忙抓起衣服,就往屋外冲去。还没等他冲出房间,就听到高阳亭的庭院中,传来一连串金铁交鸣声。不时还伴随有战马的嘶鸣,人声鼎沸,显得格外混乱。曹朋一惊,立刻抄起长刀。


“阿福,出了什么事?”


王买和邓范也被惊醒了
本文每页显示6000字 共609页 当前第92
首页   上一页   ←   92/60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 ← 或 → 快捷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以下载曹贼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