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了草原,他们带来了很多粮草,为这支十余万人的骑兵大军,添加了无穷的动力
第十四卷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战争
大军初期的目标很明确,各部联军急速东进,兵锋直指不儿罕山脉。
这里是蒙古人的圣山。
之所以称其为圣山,传说是因为蒙古人诞生于此,同样也是长生天成神的地方。
而实际上,是因为这里是蒙古诸部最重要的几条河流的发源地,蒙古人的祖先,便在几条河流之间休养生息。
自然而然的,蒙古人的神灵也就出现在了不儿罕山脉。
如今,不儿罕山在蒙古人心目中,越发神圣,因为重新统一蒙古诸部的成吉思汗,曾在不儿罕山下的斡难河源,回盟诸部称汗。
而据说,不儿罕山也曾屡屡庇护长生天的这位宠儿,于是,蒙古人给这座并不算多么高拔峻峭的山脉,有披上了一层圣洁的外套。
也正因为神圣,不儿罕山东麓,也是蒙古部族,众部聚居的首选之地。
离圣山越近的部族,在蒙古诸部当中的位置,便也越加靠前,也更受成吉思汗的
可以说,当年蒙古人未曾南下的时候,若占据了这里,便也象征着,蒙古诸部灭亡了一多半儿。
不过,现在情形有点不同。
蒙古人的重心,显然陆续转移到了辽东,所谓圣山,差不多也处于遗弃状态。
就像当年的乃蛮人遗弃他们的圣山,阿尔泰山一样,因为有了更适合他们生存的地方。
当然,作为东北草原理所当然的中心,不儿罕山东麓。还没有过早的失去他的位置。这里还有很多蒙古部族居住。
沿着斡难河顺水而下。会发现很多蒙古部族的聚居地。
这里面,理所当然的包括乞颜部,作为蒙古诸部的主部,他们一直牢牢的控制着斡难河源周遭的草原,不容他人染指。
大军从西面进入蒙古诸部的势力范围,荡清蒙古诸部外围部落之后,便转向了北方。
这个过程并不算漫长。
铺天盖地的骑兵,纵马疾驰。淹没了他们能看到的一切。
不用过多的担心,找不到敌人的踪迹,不用担心后面的补给跟不上来,因为这是一支以草原部族为主力的联军,他们中间有很多人,熟悉这里的一切。
地理,环境,民俗等等等等,因为很多年之前,他们就生活在这里。今天,只不过是重回故地罢了。
对于蒙古诸部而言。这无疑是一场灾难。
来自西边的几个强大的部族,联合起来,对布尔汗山周遭几百里方圆的地方,进行了一场空前绝后的扫荡。
在这十几天的日子里,大群的骑兵,像蝗虫一样肆虐在蒙古人祖先曾经生活的地方,让蒙古人的鲜血肆意流淌。
首当其冲的,便是留守的乞颜部。
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再像当年他们的大汗那样,进入不儿罕山脉,躲避仇敌的追杀。
因为当敌人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时候,他们刚刚集结起留守的战士,最大的一个乞颜部部落,也不过才凑出了两千战士。
在他们的王子,察合台,窝阔台的率领下,五千余仓促集结的蒙古战士,嚎叫着冲向了不宣而战的卑鄙的敌人。
在蒙古人的圣山,不儿罕山东麓十余里的地方,数千蒙古战士,和数不清的敌人厮杀在了一起。
鲜血,再次流淌于蒙古诸部草原上,染红了青草,染赤了清澈的斡难河河水。
没有谁退后逃走,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机会,大群的敌人,出现在不儿罕山山口。
他们被包围了,他们从来不曾见到过这么多的草原战士,也从来不曾经历过这样残酷的战争。
即便是当年的十三翼之战当中,强大的十三部联军,和这次的敌人相比,也像小孩儿玩耍一样可笑。
但这一次,没有成吉思汗铁木真英明的领导,也没有人会再仰慕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威名,而来投靠。
敌人只为杀戮而来,留守在这里的蒙古战士,就像被狼群抛弃了的独狼,孤单而又悲壮
这一天,草原上残阳如血。
乞颜部,这个流传数百年的尊贵名字,彻底消散在了草原上。
数千蒙古战士,在几乎无有穷尽的敌人的围攻下,为乞颜部的消失奏响了最悲壮的挽曲。。。。。。
傍晚,东北草原上发生的最重要的一场战事结束了。
两位王子的尸体被找到,这是两个极为尊贵的人,但他们还没能建立自己的威名,只因为他们的父亲是蒙古人的王者铁木真。
按照草原上的风俗,这样的人的尸体,不会被侮辱,是土葬还是天葬,要听萨满的预言。
木华黎并没有过多的犹豫,也不用萨满来说话,便命人安葬两人,就埋在斡难河源头,不儿罕山山口处。
这不但出自对敌人的敬意,也因为他需要统领这些草原战士,如果割下他们的头颅,送去南边的话,会让他的威信受损。
当然,最重要的则是,主人并没有提及需要这些人的脑袋,平灭蒙古诸部的功勋,也不需要这些人头来作保,大秦需要的辽东的土地。
东北这片草原,虽然辽阔,但生活在这里,会非常艰苦,不会在大秦考量之内。
到了这个时候,战争初期的目标已经完成。
大军在这里修整一天后,木华黎开始分兵。
克烈部和合撒尔部,将顺斡难河而下,荡清蒙古诸部残余,他们可能会在这个秋天,一直进兵到捕鱼儿海,并在那里过冬。
而篾儿乞人,以及北方来的一些部族战士,将在老脱黑脱阿的率领下北进。他们也许会去到不里牙惕。八勒忽。也就是贝加尔湖地区,那里,即将成为他们休养生息的地方。
也许,有一天,他们的势力会延伸到北山地区,也就是外兴安岭,当然,那就要看他们在和克烈部的较量中。有着怎样的智慧了。
不过,他们很可能会面对生活在北方地区的蛮族的袭扰。
实际上,最终克烈部占据的地区,已经有一部分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辽东。
只是如今那里,并不能确定属于汉人的传统势力范围,在汉人最强大的时候,那里生活的人们,必定会遵从于汉人帝国。
就像盛唐时节,在那个时候,无论贝加尔湖湖畔。还是寒风凛冽的辽东北部,都有大唐军人在驻守。
可惜。那已经是数百年前的事情了。
所以,一旦汉人衰弱下来,也就无缘想及那般遥远而又寒冷的土地了。
而大军主力,将在木华黎亲自率领之下,南下辽东,封锁住蒙古人北上的道路。
这个时候,蒙古人根本无从想象,他们陷入了怎样一个困境。
秋天动兵,对于汉人来说,并不划算,所以,他们春夏时作战对他们自己更为有利,因为不会过于耽误秋收。
但这一次,大秦的半数军旅,在大将军赵石的军令到达之日起,便都动员了起来。
河东宣抚使张锋聚,终于等来了义兄的军令,几乎是立即起兵,率军四万东进,走军都径,秋中,破居庸关,沿燕赵长城进入河北北部,并不着急南下,除了剿灭河北北部义军之外,他将率军分隔河北与辽东的联系,守住长城沿线。
可以说,他这一路,最为危险,因为他们不但可能要面临北方蒙古援军的冲击,而且,还可能会受到想要北走的李任权部的攻击。
可谓是孤军深入。
但张锋聚并无所惧,因为他麾下皆为当年猛虎武胜军旧部,若非因为朝廷调兵南下,那么,他手里不会就四万人马。
而作为大秦最为精锐的一部人马,这些年来,南征北战,立下了无数功勋。
他们已经不需要谈什么士气和必胜的信念,因为那已经是根植于他骨子里的东西。
也许有一天,猛虎武胜军会成为像羽林军那样的守门犬,再无今日之锋锐,但现在,他们正处于最为强大的时候。
而且,对于功勋已经到了**的状态。
今天,他们站在长城上,那么他们便自信,能够抵挡住任何敌人的攻击,只要还有一个猛虎武胜军将士离在城上,那么城墙,便不会失守。
因为这已经是他们的传统,甚至可以说是灵魂,他们可以死,但绝不会让同袍。
蒙古人的战士确实悍勇,但汉家精锐,在他们强盛的时候,却更加强大而又可怕。
于是,几年前,被李任权已经放弃了的长城沿线上,开始出现了密密麻麻的秦军身影,从上到下,精神饱满,并极度渴望战争的来临。
和他差不多情形的还有,河中宣抚使段从文部,两万五千人马,走飞狐口,一鼓作气,破紫荆关,进入河北南部。
他这一路,兵力看似薄弱,但最重要的不在这里,最为重要的时机。
因为此时此刻,李任权的河北大军主力,以及蒙古军皆已南渡,他要做的就是,抢先封锁黄河渡口,断绝河北大军的归路。
这无疑是一件大功,他可能要面对的是,无数想要被渡黄河逃入河北的败兵,如果大帅能够击败他们的话。
不然,他这一路,也会非常。
秋深之际,河北已然战云密布,诡异的是,正闹的喧腾的河北,一下便安静了下来。
各路义军,都在战战兢兢的等待着这场战争的结果。
实际上,对他们来说,没多大的分别。
无论是蒙古人赢了,还是秦人胜了,都不会容许河北再这么乱下去,首先铲除的便是这些乱事之源。
在成武十五年这个秋天,战争已经拉开了序幕,从北方遥远的不儿罕山,到黄河两岸的河北河南,对某些人来说,几乎可以说是突如其来的,战火开始熊熊燃烧了起来。。。
辽东,蒙古人的京师,大都。
还是那座宫殿,不同的则是,这里的主人,成吉思汗铁木真,像一头困守般,瞪着一如当年,妻子被人抢夺时,那样猩红的眼睛,在殿内来回走动。
就像一只被困住了的苍狼,愤恨的火焰,好像能将整个宫殿化为灰烬。
因为此时,他已经听到了来自北方的消息。
卑鄙的敌人,桑昆,合撒尔,脱黑脱阿等等等等,这些仇敌的名字以及他们的面庞,开始浮现在他的脑海之中。
这些逃去无踪的狗崽子,终于联合了起来,在那个该死的拉乌尔汗,木华黎的率领下,狠狠的在他背上来了一下,让他痛彻心扉。
他的儿子死了,蒙古人的鲜血,染红了东北草原,摇摆不定的塔塔尔人,又开始换起了主人。
他们没有挡住那些敌人的马蹄,而是选择纷纷献上自己的谄媚,就像当初他带兵去到塔塔尔人草原一样。
值得庆幸的是,在辽东的蒙古战士中间,很少有塔塔尔人的身影,不然的话,不用敌人到来,也许蒙古军已经开始崩溃了。
不过,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接二连三的坏消息传了过来。
秦国,这个他来到辽东后,心底里假象的敌人,也是他最想战胜的敌人,突然露出了獠牙,他们的大军,出现在了河北。
他最后一次听到博尔忽,赤老温传回的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十几天之前了,此时,他们应该已经按照他的命令,渡过那条大河,去攻打秦国人刚刚占据的地方了。
这是一次试探,不过没有想到的是,小心翼翼的探出爪子,却没想到,敌人已经在他们身后布满了陷阱。
这样的局面,让他措手不及。
而此时,除了无助于事的愤怒之外,他也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草原上的敌人,显然是秦国人的帮凶,据陆续传回来的消息,强大的几乎不可思议。
数倍于蒙古人的兵力,正在北方急速接近。
他并不怀疑这个消息是假的,因为草原诸部联盟若非这么强大,他早已带兵西进,去和他们争夺草原上的霸权了。
而南边儿,秦国人的大军,也正在进入河北。
所以,他面临的选择极为简单,却也极为难以做出决断,是北上?还是南下?
第十四卷风云激荡几时休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战前
这是一个左右为难的选择。
蒙古人的家乡,被敌人所占据,消息一旦传开,估计很多勇士的第一个念头就回是,骑上战马,去跟仇敌厮杀,夺回他们的草原,并为死去的亲人复仇。
不论是利益,还是情感,甚至是草原上的风俗,都决定了他们的所思所想,不会脱离这个想法太远。
但是,一个英明的将领,可以为这些所影响,但绝不能基于这些,做出决断。
而成吉思汗铁木真,首先想到的则是,这样起兵北去,与那些仇敌厮杀的话,蒙古人将会在这个冬天里,流尽鲜血。
草原上的战争,从来不会一挥而就。。。。。。即便是十三翼之战那样的决战,也没有得出任何的结果。
胜利的人,只能品尝短暂的胜果,失败的人,也不会灰心,总有办法,恢复自己的实力。。。。。。
这就是草原上的战争,也同样意味着,蒙古人陷入了极为可怕的境地。
即使他带领蒙古战士们北上夺回属于他们的草原,只会制造出更多的仇恨,不会有任何的胜利者可言。
而当他们回过头来,很可能,这广阔的辽东,已经换了主人
如果是南下。。。。。。
在这场战争中,击败秦国人的军队呢?
在熊熊的怒火燃烧起来之后,成吉思汗铁木真终于开始动用他那比任何蒙古人都要有远见的睿智的头脑。
从困难中一直走到今日的他,拥有着旁人难以想象的坚韧。
困境,只能激发他的勇气。可以说。只要他还能骑上战马。手中还有刀箭,那么,就没有什么可以让他轻言放弃。
实际上,冷静下来的他,很快就有了答案。
不过,他还需要一些睿智的言语,来坚定他的信心。
这是常年以来,养成的习惯。而博尔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也一直伴随在他所有,和他一起度过了无数的苦难艰险。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谁能被成吉思汗铁木真视为兄弟的话,那么这个人无疑便是他的安达博尔术。
博尔术很快便来到他的面前,而蒙古人的一切,对如今这位唯一的蒙古万户来说,没有秘密可言。
蒙古人陷入了怎样的困境,他一清二楚。
当他听到那一连串坏消息的时候。他的种种担忧,也就变成了现实。
敌人。对他们早有图谋。
在他看来,这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从草原,到汉人的河南河北,河中河东,无数的敌人几乎同时对他们发起了进攻。
让他惊悚的是,这和当年,听闻秦国灭亡西夏之战的时候,给他的感觉差不多。
秦国大军齐出,一旦动兵,其实对西夏已呈环围之势,西夏人仓皇应战,处处受制于敌人,难以兼顾,一战之下,便为秦国所灭。
用汉人的时间来计算,那应该是**年前的事情。
多相像啊,从草原,到西边儿,再到南边儿,都是敌人的影子。
可笑的是,之前大家在想着,如何从这个强敌身上撕下一块肥肉来。。。。。。
不,也不能说是大家都有着这样的想法,只不过是大汗
这些心思,博尔术没有跟任何人述说。
将领们,对汉人有着怎样的看法,以及普通的蒙古人,又是怎么想,他太清楚了。
他一直想要告诉人们,秦国人和汉人并不相同,虽然,他们都长成了一个模样,但那些秦国人
他在草原上见到的那些秦国人,完全是两个模样。
他们拥有无数善战的勇士,也有着英明的将领,还有那个人。。。。。。在西边那些部族盟会上,那个人被尊位天神使者。
如果,他想在草原称汗的话,将有无数人追随他左右。
那是一个天生的王者,就像大汗。
只是不知道,秦国的皇帝,怎么能够让这样一个人,甘心为他策马弯弓?又怎么会容忍这样一个人,率领那么多的勇士?
不过,当他走进宫殿,见到成吉思汗铁木真的时候,这些纷纷扰扰的念头,没有任何一个,出现在他的言语当中。
他只是告诉大汗,我
本文每页显示
6000字 共
1017页 当前第
1006页
首页 上一页 ← 1006/10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