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已是晚间,但大将军府内却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戒备森严,而正厅之内,灯火通明,酒r-u飘香。
但在座的人却不多,正中端坐的正是此间主人,镇守潼关已有十余载的张培贤张大将军,稍下,左手边坐的则是兵部左sh-郎,又兼此次大军观军容使的段德段文芳,右手边却是殿前司禁军都指挥使,此次东征大军副帅王佩王大将军。
而段德下,便是赵石了,赵石对面,却是潼关镇守副将,东征大军留后,兼掌大军粮草辎重事的折汇,最末尾处,挨着赵石坐的,则是殿前司副都指挥使,杜山虎是也。
就这么几个人,端坐于空旷的正厅之间,略微显得有些冷清,但事实上,这六个人,却是如今聚集于潼关的十余万秦军中,权柄最重的六个人,若是等到西北一万延州镇军到来,却还要加上一把椅子
而厅间的座次看上去也很有意思,段德坐上次席,这个没什么,毕竟人家是观军容使,事实上的监军,除了张大将军外,就数他职位然,即便在军中不论威望还是权柄,皆不如手握兵权的赵石和王佩两人,但就其职位本身来说,坐上次席,却是正常。
但王佩和赵石两人的位置就有意思了,显然,现在看来,王大将军显是压了赵大将军一筹,坐了张培贤下,其中意味有些微妙,不较真的话,你也说不出什么来,毕竟虽说在战功上,王佩差之甚远,但年岁资历都在那里摆着,又掌殿前司禁军多年,算得上是军中宿将,所以虽然与赵石同为大军副帅,但座次上占优些,你也委实挑不出什么m-o病来。
但其中的味道嘛,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最古怪的其实是接下来杜山虎的位置,本来身为殿前司禁军副指挥使,应该坐在王佩的下才对,但却被安排在了赵石身边,尤其是,这次宴饮,其他几位都算是东征大军独当一面,手握兵权的正职,却只他一个副将,你说古不古怪?
但身在大厅中的几个人,却没一个觉着奇怪的,其实殿前司禁军的情形,在这种古怪的安排中便已显1-无疑了的。
而此时大厅中几个人,心中最郁闷的绝对不是面上光鲜,但却被赤1uo1uo的分走一半兵权的王佩王大将军,而是与赵石对面而坐的折汇。
自小从军,兼家世显赫,早早便锋芒毕1-,诩为折家年轻子弟第一人的折汇,其实正渐渐走入人生的巅峰,自折木清逝后,折家子弟已然以其为尊,在军中无论威望还是地位也渐渐稳固,只要按部就班,复有乃祖荣光也是指日可待。
但话说回来,这人啊,就怕比,与对面那年纪轻轻,便在座次上稳稳压住自己一头的得胜伯赵大将军相比,任谁都不得不承认,这个座次排的还是有道理的。
当然,这还不是最让折汇郁结于心的症结所在,现如今最让他愤懑的是,本想着于战阵之上,再建功勋,于仕途之上,也能更进一步,不成想,大战在即,天大的机会已经摆在了面前,而自己却被生生压在了潼关,只捞了一个大军留后的差事,宁不让人恨煞?
谕令到得他手里的时候,折汇是当即大怒,之后喝了一天的闷酒,冷静下来再想,却也满心的无奈,朝廷之令不可轻违,皇帝陛下的心意更不能逆,朝堂重臣们怎么想的,折汇不用猜就能知晓,折家世代从军,为大秦第一将m-n,这风光的背后,到底藏着多少风刀雪剑,又藏着多少觊觎的目光,又有谁能知道?
在潼关这许多年,先是魏王压在头上,接下来便是张大将军,张培贤此人貌似温和,但也是战阵上杀出来的,心机手段样样不比旁人差了,这些年明里暗里的压制,也是不少,殿前司禁军王佩与折家若即若离,却一直不肯轻易就范,其他军中将领,也是虚与委蛇的居多,这不是什么单纯的争权夺利,折家名声在外,受到这样那样的辖制与窥伺再也正常不过
可惜,与种家已是渐行渐远,不然的话不过现在说这些也没什么用,当初种家获罪,渐呈颓势,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又怎会上赶着靠上去?尤其可恨的是,当年他求娶种家七娘不成,反被种家羞辱了一番,在那个时候,其实两家之间的裂痕便再难消除的了了
不管怎么说,瞅着意气风的张大将军,以及一个个正襟危坐,却都jīng神饱满的各人,折汇这里又是怎么一个郁闷了得?真想就此拂袖而去,但
不过不论其他,显然在这个位次上,大将军府的人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待得酒菜流水价的送上来,之后闲杂人等退到远处伺候,张大将军先举杯道了一句客气话,众人则纷纷举杯,连道不敢。
而张大将军并不急着邀饮,接着话就来了,“今日请诸位将军到此,本帅别无他意,一来呢,是想给诸位将军接风洗尘,诸位将军千里而来,虽为国事,然这其中辛苦,却也只有咱们这些带兵的才清楚,本帅为诸位将军置下美酒,就是为了给大家解乏,所以,今日欢饮畅谈,无须顾忌,异日凯旋归来,本帅再为诸位将军把盏不过,他日疆场之上,谁若喝酒误事,可怪不到本帅头上啊”
这确实是个很有亲和力的人,言谈举止,皆有独到之处,威严中带着和煦,温文中却又隐1-锋芒,一上来,便将上官的做派摆的足足的,偏又不惹人反感,这等风范,确非旁人能及。
赵石微微和杜山虎对视了一眼,两人虽说分开多年,但联络往来,只有比之前更紧密,没有任何疏远的道理。
杜山虎呲牙笑了笑,摇了摇头,两人深有默契,虽不便在此时jiao谈,但赵石却能看出他的不以为然。
这个好理解,要说最晚来到潼关的是段德段文芳,却是六日之前到的,而赵石却已经到潼关有十多天了,十多天的工夫,除了初到之时,见了张大将军一面之外,就再没见过了,更别说商谈军务了,王佩那里亦然
说什么公务繁忙,那到是真的,但将两个副帅撇开,就算军务再繁忙,也断没有这个道理,照赵石看,这位大将军总揽军权的心思已是昭然若揭了的。
而今日更好,将众人邀来,却是摆了一桌子的酒菜,难道是想边吃边谈?别人心里怎么想赵石不知道,但他这里却是有些反感了。
不过反感也好,厌恶也罢,有些事情却是清楚的很,既然将众人召来,便不会只为了吃酒作乐,接风洗尘?那更是无稽之谈,在座的诸人,哪一个也不会惦记你张大将军府上的洗尘宴就是了。
众人脸上都带着笑,像是被大将军最后一句玩笑给逗乐了,但却没一人说话,除了在座之人都沉得住气之外,还有就是,张大将军虽说统领全军,为众人上官,但真不到让在座任一个来巴结讨好的地步。
换句话说,在场的诸人当中,张大将军的威望并不足以压制住他们,在座的任挑出一个来,皆能独当一面,自成格局,能让他们低头俯的不是没有,但张大将军嘛,显然还缺些分量,论资历,不如王佩,论军功,不如赵石,论起朝廷信重来,显然却也不如段德,论到家世上,在场的无疑折汇才是其中翘楚,这么算下来,张大将军确实也面临着一个头疼的问题,骄兵悍将,难以辖制。
这么说其实一点也不夸张,现如今,不光是眼前几位军中重将,大秦禁军镇军jīng锐,大部已然群聚潼关,不论战力,还是兵力,皆非当年伐蜀大军可比,以骄兵悍将称之,却是一点也不为过的,可想而知,想要做到如臂使指,也是困难重重。
大军群集,枕戈待旦,这样一个情形之下,就算张大将军府上酒r-u再是美味,谁又能吃得下去喝得下去?几个人也都在等着张大将军下面的话,所以气氛看似轻松,其实已与军议无异。
果然,张大将军哈哈一笑,继续道:“这二来呢,诸位皆为我大秦栋梁,王某才微望薄,窃据高位,却赖陛下信重,托以腹心,还请诸位将军不弃,鼎力助我,咱们都是武人,王某便不多说了,来,满饮此杯,之后大家同心协力,扬我大秦威名于外,不是功勋,王某与诸位将军共取之”
软硬夹杂在一起,貌似示弱,其实却扣住了国事两个字,算是略略给众人亮出了底线,虽不能jī的众人热血奔涌,却也觉着张大将军所言确实在理,少了许多的抗拒之心,这等言辞上的本事,赵石自然是望尘莫及了。
不过经这一番话,心里仔细琢磨,却也稍稍放下了些心事。
一杯饮罢,这个时候张大将军却是1-出了粗豪的一面,大手在嘴巴上一抹,摆手笑道:“祝酒已罢不须拘束,要说咱们几个,却都算旧识,段大人,咱们相识最早,这些年过去,可都老了不少。”
段德微微一笑,捋着胡子点头,“可不是嘛,都老了,要说那会儿距今也有二十多年了?还记得那时大将军还只是邻寨的七品校尉,领着兵卒上山打牙祭,结果在山里转了三天,差点m-了路不说,连兔子都没见到一只,最终还是大将军n-ng了些野菜来,才让大家伙儿勉强到了咱们那儿,之后咱们寨子里的人说起来,却成了一桩笑谈一晃二十多年,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也亏大将军还记得”
“怎么会不记得,那会儿虽偶尔会和西贼拼杀,但却逍遥痛快,你瞧现在,军务忙的是一塌糊涂,别说带人去打猎了,出了潼关都算是擅离职守”
旁边几个人听了,都是一愣,却不想这两个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却还这般渊源。
那边两人又聊了两句,张培贤这才转注视王佩,笑道:“王将军,一别十数载,别来无恙否?”
王佩笑的有些尴尬,显然两人相识已久,但过程嘛,瞧着就知道,不怎么愉快,“王佩还是老样子,比不得大帅如今受恩深重,看来,当日大帅所言,却是高瞻远瞩的很呢。”
是人便能听出话中的怨气,张培贤摇失笑,“当年宴饮,在座以王将军与张某为尊,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自然要争上一争,如今当年在座之人飘零云散,除了你我,又有谁还记得当年那两个意气风,针锋相对的新贵说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
而今你我二人皆已到了这般年纪,又逢英主在上,正应同心共力,沙场建功,昔日那点恩怨,不如一笑泯之,可否?”
王佩目光闪动,随即哈哈一笑,“大帅说的是,却是王佩心小了,来,王佩敬大帅一杯,还请大帅恕王佩莽撞之罪。”
两人遥遥举杯,一饮而尽,又着实说笑了几句,却也真有那么点杯酒泯恩仇的意思,之后张培贤目光移动,赵石知道,这是要到自己了,算起来,他虽然年轻,但与这位张大将军却也有那么数面之缘,东征之时,更曾在其帐下听令,那时他虽位卑职小,身不由己居多,自然与大军副帅难有jiao集,勉勉强强算是旧识
果然,张大将军好像能穿透人心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赵石感觉,这回张大将军的笑容有些不一样,明显多出了几分矜持,或者可以说是,长辈看晚辈时总能寻找到这样的笑容只是少了慈爱而已。
“赵将军的声名,在潼关这里,可要比本帅大的多呢,本帅还记得,当
第九卷旌旗漫卷不须夸第七百二十三章偏师
第九卷旌旗漫卷不须夸第七百二十三章偏师
“大军东出,可虑者,粮道也,后周兵马南征,jīng锐尽在江淮,河洛守备空虚,此正天赐良机,唯金人据晋地,窥视在侧,若出兵伐我,我东征大军定有尾难顾之忧,所以,本帅有意遣赵将军过河,护我大军侧后,赵将军所率猛虎武胜军,军威雄壮,难得一见,有赵将军在后,粮道无忧矣”
此时已是大秦咸宁六年八月初,天气渐凉,秦军终于准备妥当,大军开拔,已在旦夕之间,大将军张培贤召众将议事,折汇一部,没什么好说的,留守潼关,为大军输运粮草辎重。
又以副帅王佩为一路,五万人马,向东南,取卢氏,再沿洛水往东北,直趋洛阳,而大将军张培贤自领大军主力,攻函谷,沿河东向,与王佩所部合围洛阳。
这样的方略旁人自无话说,而王佩是大喜过望,虽为偏师,却能避重就轻,独当一面,可谓遂了心愿,若能先一步到洛阳城下,不定还能抢了东征头功,这对于战功不显的王大将军来说,说是意外之喜也不为过的。
等到遣散众将,中军议事所在就只留下了段德,赵石以及折汇三人,却也没怎么出了赵石意料之外,另一路偏师也就顺理成章的落在了他的头上,和王佩那一路兵马比起来,他这一路人马的任务可谓是糟糕至极。
想想就知道,他这一路必然是要过河的,只要过了黄河,也就差不多成了孤军,若是谨守河岸,功劳苦劳的什么不说,还凶险的很,金人一旦出兵,他这里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唯有一战而已,若那样的话,其实不论胜败,都将是战略上的失败。
虽说早有了准备,心里也琢磨的差不多了,但他还是皱紧了双眉,直视张培贤,每一个表情,都是表达着自己的不满,张培贤分毫不让的跟他对视,表情淡然而又坚定,那意思和明说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差不多。
作态都作了个十足,其实两人心里都明白,每逢大军征战,麾下将领总要分个亲疏远近,这根本不以各人的意志为转移,即便是统兵大帅自己,想要改变这个,也是不可能的,不然的话,谁还能为了一个根本不护着自己心腹将领的大帅拼死效力?不用自己人,难道还指望外人帮衬?
所以说,张培贤此举其实再合理不过,将折汇,赵石两人调开,才能最大程度的将兵权握在自己手上,这是每一个统兵大帅必须,也应该做到的,不然未战,胜算便去了几分,两人都可谓是身经百战之人,这点浅显的道理又如何能不知道?
换句话说,张培贤也不虑赵石会不答应,不满归不满,但若抗命不遵,虽不至于会如演义小说里面般,立即推出去斩立威,但这个副帅估计你也不用做了,而张培贤也站住了道理,毕竟两名副帅,都给了独当一面的机会的。
这是光明正大的手段,也许禁不住推敲,也许过后会稍稍让陛下不喜,但你还真挑不出太大的m-o病来,换个角度看,还可能有人说,赵石乃我大秦上将,委此重任,正是人尽其才,若赵石抗命,头一个这么说的,应该便是张大将军了
既然明白这个,之前又多少已经有了预料,赵石此时的选择余地并不多,事实上,他也很能理解张培贤此时的处境,大军出征,没有多少取巧之处,梳理上下,心腹之人充于要职,忌任人唯亲,更忌任人唯贤,骄兵悍将,恩威并施,才能让全军上下拼死效命,一力向前,打理好这些,才是粮草辎重,或是敌军军情等等等等,南征蜀中之时,那是非常时节,不然的话,那时的他德望都不足以统帅大兵,想要理清十余万大军的干系,定然也让他焦头烂额。
但理解归理解,一旦军中倾轧之事到了自己头上,就又另当别论了,所以,这不满的姿态却要做的足足的,也正是到了讲条件的时候了。
两人对视了半晌,直到张培贤嘴角,目光中泛起了怒s-,赵石才“败”下阵来,长长吸了一口气,躬身道:“赵石遵令便是帅应知,赵石所率人马不过两万余新兵护得大军粮道周全,还请大帅三思。”
台阶一给,张培贤神s-立即缓和了下来,其实张大将军这里也一万个不想得罪眼前这位,一句话,恶了此人,后患实在太多,再加上他张培贤已年过五十,再瞅瞅人家,才二十郎当岁的年纪,所谓宁负白头翁,不欺少年穷,就是这么个道理了,何况人家如今一点也不穷,正经的国朝新贵,军中大将,不论战功,还是帝宠,这次东征大军中,没人能比得了。
若非正值非常时节,他也断不会做出如此安排,见赵石遵令,脸上笑意顿盛,笑道:“便知赵将军公忠体国,此等重任,非将军莫属,其他无妨,本帅准你从众军中调拨人马,凑足五万之数,粮草辎重,一应付之,将军过河之后,或进或退,也可便宜行事如此可否?”
赵石琢磨了一下,心里也松了一口气,看来这位大将军确
本文每页显示
6000字 共
1017页 当前第
494页
首页 上一页 ← 494/10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