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吧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将血_分节阅读_第837节
小说作者:河边草   内容大小:11.29 MB   下载:将血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4-12-15 01:16:06
D-,之后几年,除了操练国武监生员以及猛虎武胜军人马之外,还曾召长安以及长安县左近童子入监进学,为国武监的延续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但大将军在国武监的那些年,除了开始时,有着一些世家子被召入监中之外,之后再行收入生员,大多便都是寒门子了。

后来大将军赵石领兵东征,国武监交到了景兴皇帝近臣齐子平的手上,一直到如今,国武监都在这位齐祭酒的管辖之下。

和大将军赵石不同,齐子平文人出身,曾当过转运使,在蜀中也曾参与战事,是文人领兵的典范。

这样一个人自然与出身草莽的大将军赵石不一样,而国武监在他的手里,也渐渐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其他不论,只说生员的来历,如今便有了很多的不同之处,世家子越来越多的进入到国武监之中,寒门子在这里很常见,但想要压过这些世家子们一头,却几乎完全不可能了。

从小就习文练武的世家子们,自初入国武监,便能展现出自己的风采,寒门子却还在为读书习字而苦恼,这样的差距,在短短几年之内,几乎没法用勤奋来补足,只能被世家子弟们越落越远。

到了成武三年这会儿,国武监因太过火热,国武监祭酒大人更是给招收的生员设下了一个门槛,那就是认字者优先。

这么一来,几乎便杜绝了寒门子入监进学的可能,百姓之家,供养一位读书人不容易,有了学识之后,定然要参加科举,怎么会轻易送入国武监来个弃文从武?

屡试不第的人想入国武监,但那时他们年纪老大,国武监却不会收了。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国武监一些规矩,已然完全违背了赵石,甚或是景兴皇帝设立国武监的初衷。

在这样一个时候,齐子平被赶去国子监也就成了理所当然之事。

褚徵等人并不知道这么多的曲折,但大将军赵石创建国武监的那些年,国武监是个什么样子,他们是知道的。

而且,长安有着这样那样的传闻,以及大将军赵石自己的出身,都让他们有些担忧,会不会被大将军拿来做法,以儆效尤什么的。

要知道,现在的大将军赵石,想要动他们这些世家子弟,真的不用再多思量什么,只要上嘴唇一碰下嘴唇,轻则就能将他们赶出国武监,重则。。。。。怕是掉了脑袋也是有可能的。。。。。。

这样的担忧,让他们都沉默了下来,有几个更是不免觉着,还是齐祭酒要好一些。

此时,却是有人一声轻笑,不用看,一个人已经在坐席上站了起来,用她那特有的清脆声音道:“冠军大将军,晋国公,世之英雄也,我辈能亲聆其教诲,何其之。”

“诸位往日攀谈,多言生不逢时,若能与国武三雄并立,当可一争长短,奈何如今却这般畏首畏尾?此为叶公好龙乎?”

“当年我等年幼,不曾共与盛事,而今大将军重掌国武监,我辈正应尽展所长,若能得大将军青眼,日后定能成就一番事业,如此良机,岂可轻弃?”

众人闻言,心中不由羞惭。

褚徵此时抚掌大笑道:“小妹无须多说,再说下去,可就让我等男儿羞惭无地了,今日才知,小妹心胸实非我等所及,如此醍醐灌顶之言,当饮一盏,来,让我等敬这位女中巾帼一杯,谢其良言。”

众人举杯,都是年轻人,又多友好,羞惭之下,纷纷出言相赞。

吴小妹也不扭捏,双手端着酒杯,从容笑道:“多谢众位兄长夸奖,小妹先干为敬。”

一仰头,便将一杯酒水灌了下去,接着亮出杯底给众人瞧,慷慨痛快之处,几与草莽豪杰相仿。

众人不甘落后,纷纷举杯痛饮,接下来又是一片融洽。

此时,褚徵重又站起来,笑道:“今日请诸位来,为的可不是这个,诸位稍等,容我下去,跟下面同窗说几句,再上来详谈如何?”

在众人目送之下,褚徵大步来到楼下,此时楼下的场面,可比楼上要热闹的多了。

年轻人们在这里三五成群,划拳行令者有之,相互搏戏者有之,大口喝酒,大声谈笑者更有之。

褚徵下了楼梯,见到他的人纷纷行礼,呼之褚营正,是的,他正是国武监步军科三个营正中的一个,凭着这样的资历,很可能出了国武监,便在军中占有一席之地,众人的恭敬,也就情有可原了。

褚徵带着笑容,径自来到酒宴的正中央所在,连连鼓掌,让人安静下来。

片刻之后,众人目光注视当中,他便开口大声道:“本应先跟众位喝一杯,但这事不急,容后再说,我聚众位于此间,即承文会之名,便也带来了彩头。”

说罢,从腰间解下长刀,连着刀鞘一起端在手中,一按绷簧,长刀立时出鞘,寒光闪烁,随手将价值不菲的刀鞘掷于地上,伸指在刀身上弹了几下,声音清越,如若龙吟。

这里的年轻人,大多皆为行家,立即便有人脱口道:“好刀。”

褚徵微笑,挥舞了一下手中长刀,道:“当然是好刀,众位可知,如今我大秦军人手中所持刀刃,源自于何处?”

这话一问,立即便有数人抢着答道:“自然出自我国武监。”

褚徵大笑,“没错,当初国武监制风刀,第一把风刀出世,连断数根碗口粗细的木桩而不损其锋,一旦挥斩,破风而至,铠甲难御,实为战阵之凶器也。”

“那第一把风刀,如今在我国武监匠作科那里像祖宗一样供着,而我手里这把,就是那一把的亲儿子。。。。。。”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文武

(双倍月票开始了,阿草还是那句话,月底的票大家看着给,等到下个月初,一定要全力支持阿草啊。)

说起来,褚徵的家世并不算显赫,但也绝对算不得普通。

褚氏是长安中一个不算大的家族,人丁不很兴旺,但也可以说是世代为官,只是族中没什么人有过太显赫的职位。

但据传,褚氏乃唐时名臣褚遂良的后人,祖籍也在河南。

褚遂良其人就不细说什么了,虽在武后当政时,下场凄惨,但好像在天宝年间上了凌烟阁,开国名臣之称实至名归。

虽说只是传闻,但褚姓在汉人姓氏中极为少见,到也不能说传闻没有根据。

褚徵自小便不喜文事,好读韬略,其父说他,闻圣人言,则昏昏欲睡,听金戈之音,则精神饱满,终日不倦。

褚氏子嗣单薄,又无高官,对族中子弟颇为宽松,褚徵即好武事,长辈也约束,反而请了些教习,教他习武强身,打算等他年纪大些,送入羽林军中从军,而天下割据,武人也不是没有出头之日。

后来,羽林中郎将赵石平蜀归来,建国武监于承恩湖畔。

数载之间,将国武监从无到有,整治的好生兴旺,此时褚徵随着年龄渐长,也有了自己的主意。

因为年龄还小,无法成为国武监生员,于是便瞒着家人,混入了国武监童子科。家人后来闻之,多也一笑作罢。

褚氏子弟,能有着自己的主张,不人云亦云,族中长辈从来都是喜闻乐见。

于是,在国武监童子科混了几年,待到成武三年,早已在童子科出类拔萃的褚徵终于正式成为了国武监生员,这时他在国武监中已经呆了四年。

都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有着这样的资历。自然比旁人先走了一步。加之其人度量恢弘,识见皆非凡俗可比,诸般种种,能在国武监生员中有今日之地位。也就没什么可奇怪

此时。他把玩着手中这把费劲心机才弄到的风刀。心中有点不舍,但还是大笑着说道:“瞧瞧,这刀乃聂师亲制。上有聂师亲刻铭文,乃风刀问世之后,第一个出现在世间。”

“今日,便将此物来做彩头,望得了它的同窗,不要让其默默无名才好。”

堂中众人,盯着那把寒光闪烁的风刀,有的已经不由自主的吞咽起了口水。

片刻之后,随着钦羡之声,一人已经迫不及待的大声问道:“即为彩头,如何比法,还请营正赐教。”

褚徵环顾左右,仪态昂扬,笑道:“本来,按照咱们国武监的规矩,应该沙盘演兵来决一胜负,但这里器具不很凑手,也耗时日,肯定是不成了。”

“相互搏击,乃小戏尔,又伤和气,吾不取之。”

“既然说了,是文会雅集,咱们虽然有志军旅,但总归都还读书识字,不曾丢下书本,这般说来,便只能来一次文比了。”

年轻人们纷纷大笑,有的已经跃跃欲试了。

不等众人再次发问,早已胸有成竹的褚徵接着道:“吟诗作画咱们不成,也不做那些无聊的口头文章,今日之题目嘛,我也已经想好了。”

说到这里,褚徵声音低沉了些,却更加富有感染力,“诸位同窗,皆我国武监成武三年入读之生员,说起来,已经在国武监呆了两个多年”

“想来,用不了多长时日,咱们也该各奔东西,去取那功名利禄了,但回想从前,我国务三年诸位同窗,曾在国武监留下些什么?”

“国武三雄,各个皆乃人杰,国武监五杰,人人皆有故事,咸宁年间国武诸人,英才济济,留下了猛虎武胜军,也留下了国武监讲武堂前照壁之上那许多名姓,更留下了国武监门前之石碑。”

“成武元年,到如今成武六年,几年间天下风起云涌,金国败了,西夏亡了,但我国武监生员中,可曾再出现过如国武三雄,五杰之类的人物?”

说到这里,褚徵语气中已经带了愤懑,“如今国武生员中,还有几人有志于战阵功勋,还有几人想着马上封侯?多数人怕是都想着入朝为官吧?”

“文武之争,在我国武监由来已久,咱们今日不评对错,不论长短,只舒自家胸臆,今日就以此为题,文字不需艰深,浅白最好,文章不需格式,简短为佳,若有谁的词句,慷慨激昂,能稍比我国武监监训者,便是今日头名。”

“诸位以为如何?”

哪里会有什么不好,这里的年轻人,在国武监文武之争中,都有着偏向,不然也不会聚在此间,他们大多读书识字,兵书韬略,倒背如流,但圣人文章嘛,只略谙皮毛,可谓志不在此。

若让他们写出什么花团锦簇的文章来,那是难为他们,让他们吟诗作赋,也是胡扯,但效仿当年江流故事,却人人踊跃。

在众人大声叫好中,褚徵大步走到上首桌前,挥刀直刺而下,噌的一声,一刀,已经将桌案刺穿,褚徵松手退后,长刀闪烁,留在案上。

褚徵大笑,“有本事的,便取”

楼下众人,被他所激,顿时一片叫好之声,褚徵拱手为礼,转身径自上了二楼。

等他一走,便有数人站了出来,显然早已准备好了。

“诸位同窗稍安勿躁,马上便有纸笔奉上,由咱们几个负监察之责,写毕之后,送予楼上审评,诸位可有异议?”

于是,众人纷纷归座,开始冥思苦想,到底该如何就此题目,写出些能打动人心的东西来,一如考试一般。

褚徵上了楼,抱拳道:“诸位久等。”

楼上很是安静,还是杨十四抢先竖起了大拇指,赞道:“褚兄当我吾等翘楚,元庆佩服。”

其他人嘴角含笑纷纷点头,显然,这些家伙在楼上静听下面动静,已然知道楼下发生了什么。

褚徵摇头,“可惜赵葵不在这里,不然哪里会有伯当施展的机会?”

众人听到这个名字,一时间都是默然,显然,众人虽皆自负才干,但赵葵其人,却让众人尽皆敬服。

而褚徵口中的赵葵,却是个蜀人。

乃蜀国降将,镇守夔州的大将军赵方之子,因为进学晚,所以比众人年纪都要大上许多。

但赵葵身上却带着军职,是多数国武监生员所不能比拟的。

赵葵如今更是国武监骑兵科唯一的一位营正,为人谦逊有礼,却才干过人,不光是在国武监三年的同窗中享有着很高的威望,即便是遍数如今国武监生员,赵葵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

难得是,这位是一个真正的文武全才,文章做的好,于武事上也有着才能。

许多人或许会觉得,没有经过战阵磨砺,赵葵也只纸上谈兵而已,但不管怎样,你想在国武监中压住此人一头,是不太可能了。

尤其是,其人少年从军,随在自己父亲身边,家学渊博,对军旅之熟悉,如今国武监上下没人能比得上他。

而且,这位还算得上是长安人氏,因其父乃蜀国降将,所以赵葵幼年时,曾在长安呆过几年,如今在长安城中有着府邸。

因当年战乱,赵氏一门,遭遇极为惨烈,如今人丁之单薄,真真让人想起来便是一阵唏嘘。

可以说,就算赵葵不从军旅,饱食终日,日后身上的爵位也不会差了,更何况赵葵随着年纪渐长,还展露出了如此天赋。

提到这人,众人也是一阵无力。

国武监文武之争闹的再是如何激烈,怕是也牵扯不到这人身上,大将军赵方的嫡长子,又从来不搀和国武监内的意气之争,好像天然便有着超然的地位,和他们这些人,大不

而众人此时也已明白了褚徵召集众人的意图。

大将军重掌国武监,文武之争看来也要结束了,这根本不必再说什么,所谓的国武监文武之争,源于国武监祭酒齐子平,这算是他们的老师,无法评论其人如何如何,但如今齐大人将转任国

若是换了旁人来掌国武监,说不定文武之争还要继续下去,但大将军赵石重新回来,便没什么悬念留下了。

二十年间,大将军赵石南征北战,乃大秦上将,对文官从来不假辞色,前些日更是有着传闻,在皇长子府中,训的户部尚书李吉李大人灰头土脸

他们还年轻,对于朝堂中事不太了解,但也很清楚,这对国武监意味着什么。

果然,等褚徵落座,喝了点就润润喉咙,便道:“开监之日也不算远了,怕是要有一番变动,叫诸位过来,其实就是想提醒众位同窗,不要擅自生事,可惜,消息得的还是有些晚了,路途太远的同窗无法知会,所以还请众位留点心,到了开监的时候,派人在路上等一等,让他们都小心些。。。。。。”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五十章绸缪

(二更奉上,阿草努力中,订阅,打赏都来吧。)

在座一个年轻人首先笑了起来,道:“看来,那些满嘴之乎者也的家伙要吃苦。”

大多数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文武之争,看上去只是简简单单四个字。

但在监纪越来越松弛的国武监有越演越烈之势,几年前,国武监的生员便就此事争吵不休,甚至大打出手。

到了如今,俨然已成派系,许多人方入国武监,便不由自主的卷入其中,像赵葵那样,不依不靠,谁也不敢轻易排挤的人,着实没有几个。

像坐在这里的人,都是有点家世之人,如今却已成了派系中的首脑,他们进入国武监之前能想到这个吗?

不过,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不过什么文武之争,即便当初赵石在时,国武监也隐隐存在着些派系,寒门子,读书人,世家子,军人,都会不自觉的抱起团来。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句话真的很有道理。

而优秀的人,周围也必定会围着一群追随者,这是人之天性,想要人人平等,其实是句笑话,看上去公平,其实却存在着世间最大的不公平。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曾跟另外一些人唇枪舌剑过,论起口舌之利,显然不如那些人便给,但到了校场之上,那些人在他们手下,也只有吃苦头的份儿。

其实到了如今,国武监很多生员,都在想着考取科举。这不得不说。是受了国武监祭酒齐子平的影响。将科举视作了正途。

即便他们中间很多人都是读书不成,才来的国武监,但并不妨碍他们的观念想法,国武监也从来没有禁止生员考取科举的说法。

而他们其中更有一大部分人,是打着即便不能在科举中取中,在国武监进学一遭,也能在六部中混个职位的想法。

当然,这是随着国武监的壮大。而萌生出来的东西,说是弊端
本文每页显示6000字 共1017页 当前第837
首页   上一页   ←   837/10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 ← 或 → 快捷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以下载将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