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吧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将血_分节阅读_第945节
小说作者:河边草   内容大小:11.29 MB   下载:将血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4-12-15 01:16:06
D-风陵渡口这边轻省一些的活计,一多半儿都落在他们手中。他们生活的也最为安闲平和,南来北往的商人们,也最愿意跟他们打交道。

一旦相处的熟了,潼关左近的事情,做起来也就方便的多了。

镇子正中住的是原住民,他们大多都是艄公,人数最少,也没什么依仗,当年在后周治下的时候,他们吃的就是水边的这碗饭。

打鱼度日,有的则冒着风险,给偷渡之人摆船,在后周和金人还有秦人的夹缝中生存,家无恒产,随时都有倾覆之危。

但秦人来到后,这些年来,他们也就不愁吃穿了,很多有船的人成了宝贝。

秦人不尚徭役,干什么活给什么钱,让他们很快就降顺之民中最先得到好处的那一部分人,而且,其中不少都顺势加入了秦人的“水军”,还是能子承父业的那种。

后来,风陵渡这里还建了个船坊,得到甜头的也是这群原住民。

这个群体,也从原来的十几户人家,变成了现在的几十户,各个都以秦人自居,再不愿回到后周治下了。

如今,在他们眼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其实就是和周围那些人家通婚,谁家姑娘嫁的好,谁家说话的声音就要大上几分。

而最好的联姻对象,其实不在镇子东边,而在北边儿。

那边住的人不算多,但也绝对不少,伤残的占了一大半儿。

他们来到这里的时候,都还算年轻。

他们家乡大多在京兆,小部分在延州,其他地方的也有,不过少的很,总的来说,都是清一水的秦川儿郎。

他们有的来自禁军,有的来自镇军,有的则是京军,来历极杂,但人们在他们口中听到最多的,则是他们曾隶属猛虎武胜军,京军一部。

开始的时候,这些陆续南归的军人没有人留下,他们都有军功在身,回乡之后,叙功得到的田产,足以让他们平安富足的过好下半辈子。

但当第一次太原之战过后,大批伤残军兵南归的时候,终于有一个年轻军兵选择留在已经有点规模的风陵镇。

对于这些有功之人,大秦官府向来优容有加,文书什么的都好说,即便他少了一只胳膊,腿也瘸了,但一个大将军门生的帽子,可是实打实戴在头上。

做过猛虎武胜军队正,在长安国武监学过兵法韬略,又有军功在身,想要在风陵镇安居,那是镇中官吏求之不得之事。

所以,不但发下几亩薄田,而且,起的屋宅也是镇里数一数二的,还不用花自己一分银两。

年轻人在黄河边上向北方拜了拜,便指定了镇北最靠近黄河的地方作为自己安身之处,于是,风陵镇后来便多了这么一个人。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南归的军人陆续留下,在镇北占据了大片的土地。

这些人普遍很年轻,没有家室拖累,让他们留下来的最大的原因,不是家乡没有记挂之人,而是身体上有了残缺,不愿回乡被人指指点点。

这里正好,周围居住之人,都是自家同袍,谁也别笑话谁,而且,因为离开军旅的时间还短,那种孤独陌生的感觉时刻困扰着他们,于是,聚居于一处,也就成了他们的最终的选择。

这里少有良田,但他们身上的银两却不少。

于是,酒楼茶肆什么的,就都开了起来。

说起来。随着他们人数渐多。霸道之处也就显了出来。弄了些营生出来后,除了他们自己人,便不许旁人在这里立足了。

一旦有人仿效,立马就会闹上门儿来,不弄的你鸡飞狗跳,绝不干休。

开始的时候,潼关守军出身的人还忍着,后来矛盾越来越大。终于冲突了起来。

但这些家伙可不白给,别看一个个都有伤残在身,抱团闹起事来,谁也拦不住,潼关出来的兵士,被人家打的抱头鼠窜。

回去告状吧,这些家伙也不白给,军中同袍不比你少不说,而且,人家认识的那些位。各个都有军职在身,传话到潼关这里。你光想护着自家人,那绝对不成。

这么闹了几次,终于风陵镇出现了第一桩命案,而且死的还不只一个。

。都消停了。。。。。。

杀人偿命,秦人律法不是闹着玩儿的。

最终,两人人头落地,六个人发配充入罪役。

两个死的,一个出身潼关守军,一个出自殿前司禁军,两边各出一人。

但发配的,潼关守军这边儿五个,剩下的一个才是那边儿的人,而且这位服罪役就在黄河岸边儿,也不用干活儿,就在渡口这里守着。

高下立判,风陵镇一下就安静了下来,镇子东边的人再也没人愿跟北边的人较劲儿了,在自家地盘上吃了这么大的亏,北边儿的人哪里还能招惹?

但北边的家伙们也闹不起来了,因为一位回京述职的猛虎武胜军都尉“恰巧”路过这里,将这些家伙骂了个狗血喷头。

这位脾气暴躁的都尉,最后抡起巴掌来,挨个的抽,那响动,好像全镇都能听见。

过后的一些日子,北边这些年轻人都是鼻青脸肿,很少有在外边晃荡的了。

最后,两边带头的凑到一起,商量了一下,镇里设了些巡役,两边各出人手,却要保证风陵镇的安宁。

这么一来,风陵镇终于平静了下来,两边虽然看着对方还是不顺眼,但最多口角几句,不再大打出手了。

这会儿风陵镇的人口也越来越多,能做的营生也就多了。

这边刚凑份子弄了个船坊,那边就弄起了米店,这边开了一家打铁铺子,那边就开起了木工作坊。

等到南来北往的客商越来越多,从潼关到风陵渡的马车生意也落入了他们的眼中,一番争竞下来,两边都出了钱和人手,生意做的红红火火儿,仇怨也渐渐消泯。

这样一来,显然,风陵镇的原住民们,更愿意将自家闺女嫁给谁,也就不用问了。

北边的人最富裕,北边的人最威风,北边的人门路最广,北边的房子也最好,道路也最干净。

若照着后世的眼光分一下,那么北边就是正经的富人区,东边住着中产阶级,中间的是土著。

东边和南边,呵呵,不是穷人聚居的地方,那里住着的大多都是东边和北边人家的仆役的家眷。

这些人,其中有不少与中原人相貌迥异,一看就是北边的胡人。

不论男女,个子都不高,但又都分外健壮,身上带着野性,却又异常的顺服,最重要的也是他们最受欢迎的地方在于,他们对主人极为忠诚。

他们自然不会是自愿来到遥远的南方的,他们的身份其实都是奴隶,被汉商带着南下的奴隶。

要说大秦明文禁止奴隶贸易,对于贩卖人口处置的也极为严厉。

但原始奴隶社会的一些特征,从来未曾彻底消失,即便千年之后,同样也不会根除,这是人类劣根性决定的,与文明与否并无多大关系。

而北方草原战俘非常多,在大将军赵石率兵征伐草原各部之后,奴隶贸易也来到了一个**。

汉商们用尽了手段,从胡地带买来战俘,带着南下,其实只有一个原因,因为奴隶的价格太低廉了,在暴利面前,商人们的胆子从来不会小了。

即便草原各部都不愿意出售战俘,但在汉商层出不穷的各种手段之下,还是有大批奴隶被运往南边。

因边关并没有太过注意这样的情形,商队中的奴隶往往能充做商队护卫,而被带到南边。。。。。。

不用交税银,不用怎么担心运输的问题,只要让他们吃饱了就成。

胡奴的稀少,以及成本的低廉,奴隶贸易的兴起也就理所当然了。

胆子大的,会到繁盛的大城去交易,不过危险的很,一旦被官府查实,后果极难设想。

胆子小的,便在沿路将奴隶出手,至于身契。。。。。。呵呵,这么便宜的奴仆,你道是从哪里来的?

而风陵镇,作为南下的必经之路,以及镇民的特殊构成,让暂时充做奴隶贩子的汉商们,找到一处很好的销赃地点。

这里住着的大多都是军人,不太忌讳奴仆的来历以及会不会让家中不得安宁,而且,这些奴仆虽然语言不通,虽然干活大多笨手笨脚。

但就胜在一个便宜,一大家子胡人奴隶,也用不了三四十两纹银,单个论起来,能超过二十两的,只会出现在那些身体健壮,相貌有可取之处,会说几句汉话的胡奴身上。

贵吗,真心一点都不贵,汉人仆从身价不会太高,但即便签了身契,之后的吃穿用度,都要主家负责不说,还要有例银供养,不然的话,谁会到你家卖身做活?

这些胡奴就不用说了,吃饱了就成,使劲的用,之后足以省下汉人奴仆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开销。

至于身契文书,风陵镇这些人,办起来就不是事儿。

更让人放心的是,这些胡奴的生死,完全掌控在主家手里,就算死了,外人也不会多说一句。

民不举官不究,只要没见在青天白日下,弄出一具尸首来,你家里少了个胡奴,别说官府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当未见了。

要说,汉胡比起来,其实谁也别说谁,胡人是**裸的残暴,汉人戴了一层文明的面纱,真不好说藏在后面的面孔到底是怎么样的。

总的来说,风陵镇已经非常的繁华。

商人们在这里歇歇脚,给东边的人套近乎,可以在潼关左近得些便宜,而想的长远的人,更愿意来北边转悠,因为在这里结交下几个人,也许到了大同,人家让你传个话儿,就能得个天大的惊喜。

而且,从河东到河东一路上,这里的人都有熟人在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密谈

六月间的风陵镇有点冷清。

这个时节有些零散北上的商客,除此之外,便没多大动静了。

风陵镇最繁华的时候在秋末冬初这一段时日,不说南来北往的商队,就说朝廷税赋转运,就足以让风陵镇热闹很长一段日子。

“这是风陵镇?”

午后十分,风陵镇东边的官道上行来一队人马。

马蹄得得,马上的达达儿真有些惊奇的瞪大眼睛。

她的记性还不错,还记得随丈夫南来的时候,没有见到这么一大片民居,虽说那会风陵镇也有了不少居民,但和这会儿相比,可差了不少。

“夫人记性真好,不过,这就是风陵镇了,往北走上几里,就是风陵渡了,咱们当初从北边回来的时候,没在这里多呆。。。。。不过我听旁人说,这几年,定居于这里的人不少,多数都是咱们大秦从军中退下来的将士。。。。。。”

胡烈在旁边给解释着。

他们走的快些,大队人马还在后面,他们算是先到风陵镇打个前站。

别的没怎么细听,一声夫人,已是令达达儿真眉开眼笑。

要知道,在晋国公府,七位女主人当中,只有三个平日里能去掉前缀,直呼夫人。

而当这三位碰到一起,能被称呼为夫人的,也就只剩下了一位,那就是晋国公府正室夫人范氏。

而达达儿真年纪小不说,入府也晚,除了去年赵石从吐蕃带回来的恰苏。就是她了。

六夫人。正经的豪门小妾。

这也就是离了长安。不然的话,胡烈也不会这样随便乱叫,他是赵石亲卫统领,一个称呼,也许就会让府内府外的人生出许多不可告人的心思来,要是传入其他夫人耳朵里,不定他就得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这规矩不想守也得守。还得死死记住。

现在就不用注意太多了,五夫人又不在跟前,也就没那么多的讲究了。

达达儿真挺高兴,用马鞭打了胡烈肩头一下,算是夸奖,当然,这要是在克烈部,随手几头羊,或者几个奴隶也就赏出去了,汉地不成。而像胡烈这样身份的人,她真还奖赏不起

也亏胡烈去过草原。这要是换了旁人,一鞭子下去,非得被打愣了不可。

不过,接下来的话题胡烈就难受了。

只听达达儿真冷不丁就问,“你说那三个女人从哪里来?怎么突然就出现了呢?”

三个女人的来历,胡烈还真不清楚,那几个扈从嘴巴严着呢,他这里又不能跟自家大帅直接打听,现在心里也糊涂着呢。

吴绿蓑那死丫头也是,跟在那些人身边,就没听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所以,他也一直在想,怎么就突然出现这么个女人,跟大帅还不清不楚的样子。

其实这事吧,他完全相差了,症结绝不在人家隐瞒来历上,而在于香侯府的名声。

陆归琴以一女子之身,游历江南,没少在烟花之地停留,见过的人也是各色各样。

话说到这儿,其实也就明白了,香侯府是什么地方?

派人护卫在陆归琴身边,确实让世间多了一位奇女子,也确实是出自香侯府的本意,但这事传出去,对于香侯府的清名,还真说不准是好是坏。

所以,人家回到大秦,却越加小心谨慎了起来,完全没有在江南时候的坦荡了。

这事儿还需要回到长安,等香侯府的主人来定夺,那几个扈从可不敢自专。

当然,这事儿要是从大将军赵石嘴里传出去,那更好,之后谁要说嘴,都要顾及些大将军赵石的脸面。

但旁人不成,没那个份量。

不过怎么说也凑在一起走了差不多一个月了,胡烈却是知道,和大帅相熟的那位女子应该是个操琴大家。

琴弹的极好不说。。。。。性情嘛。。。。。和大帅也有几分相像,喜欢清静,而且还有些傲气,除了抽空往大帅身边凑一凑外,就没和其他什么人说上过几句。

胡烈还知道,那位和大帅应该是旧交,只是多年没见了。。。。。能陪着大帅饮酒的女人,应该不算难查,回去长安府中,找老人问问,怕也就能知道个**不离十了。

不过说到这个,胡烈还是好奇的问了一句,“您难道就没听大帅说起过什么?”

达达儿真晃着脑袋,辫子上精巧的银铃响个不停。

“我不知道那女人来自何方,我只知道,那女人马上就要离开了。。。。。这女人就像草原上的野马,除了真正能够打动她的人外,谁也不能困住她的心。。。。。。”

后面一句,纯属有感而发,声音也低,用的又是胡语,胡烈没听清楚。

不过前一句却听的明白,不由愣了愣,“要离开了?去哪儿?”

达达儿真这时却一夹马腹,抖了抖缰绳,口中呼啸一声,座下健马立即窜了出去。

夹杂着渐渐急促的马蹄声,达达儿真的声音飘荡在空中。

“那女人要去见识更广阔的天地,就要去草原了。。。。。。胡小子,那几声夫人叫的很让人高兴,再提醒你一句,那女人很可能是八夫人,回到长安别乱说话。”

声音传入胡烈的耳朵,胡烈嘴角抽动了一下。。。。。。那几声夫人还真没白叫。。。。。。显然这就是投桃报李了。

不过,这位。。。。。。八夫人,怎么喜欢随处乱跑,这要是在外面出了岔子,可怎么好?

这会儿容不得他多想,随即便也催动战马,并大声吩咐属下跟上。

“鸟儿倦了才知归巢。男人累了才想。”

悠扬的胡歌响起在道途之上。伴奏的是如同雨点般急促的马

很快。风陵镇镇北最大的一间客栈迎来了客人。

战马长嘶,骑士们纷纷滚鞍下马。

门口正坐在躺椅上晒太阳的中年人,好像才被惊醒,看见这些骑士,一双虽然有些朦胧,但却总让人有阴沉感觉的眼睛,才猛的睁大。

上好的河西健马,干净利落的骑术。那身姿,那神态,以及那一双双和他极为相似的眼神

一股熟悉至极的气息扑面而来。

只是让他更加惊奇的是,为首的却是个胡女。

而且胡女还非常的不客气,来到客栈门前打量了一下,连瞅都没瞅他一眼,便发了话,“这间咱们住了。”

这时才有人上来,打量了他几眼,瞅见他左边空荡荡的衣袖。这才笑着跟他点了点头。

“兄弟,找主事的人出来。这间客栈咱们包下了,住几天不一定,旁的客人请他们换个地方,住店
本文每页显示6000字 共1017页 当前第945
首页   上一页   ←   945/10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 ← 或 → 快捷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以下载将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