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吧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三国第一强兵_分节阅读_第114节
小说作者:鲈州鱼   内容大小:6.89 MB   下载:三国第一强兵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4-12-16 01:03:23
D-
名将就在眼前,当然不能放过。

“孔北海与某在虎牢关下有过并肩作战的情谊,青州又是某的辖地,自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不过……”王羽答应的很痛快,但话到最后,却来了个转折。

“要救便救,不救便罢,哪里却来的这许多鼓噪?”太史慈眉头皱得更紧,语气也是越发的不耐烦了。

“你这厮好没道理,明明是来求援,却如此跋扈,以为泰山无人么?”徐晃大怒,长身而起,手已经按在了刀柄上。

“某怕你不成?”太史慈也是一瞪眼,厉喝道:“泰山王鹏举好大的名声,其实也不过是沽名钓誉之徒!若要动手,只管上来,某就是一人,却不怕你们人多。”

徐晃怒极反笑,踏前一步,气势暴涨:“对付你这狂徒,那里须得人多?晃一人足矣!”

“长驱徐公明?”太史慈眉头一挑,冷笑道:“正要看看你的本事。”

说罢,他也是不退反进,朝着徐晃踏出一步,一支手已经放到了背后,显然是准备取短戟对敌。

剑拔弩张,气氛一下就变得紧张起来。

“慢!”王羽抬手拦住了徐晃,目视太史慈,极具威势的眼神在后者脸上一扫,即便以太史慈的狂傲,心下也是一惊。

“王君侯有何话说?”初时一惊,太史慈马上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下一刻便稳住了心神,犯视王羽,眼神中尽是桀骜。

王羽沉声问道:“某与子义初次相见,自忖并无开罪之处,然而子义一见面就咄咄逼人,似乎对某大有不满之意,莫非是在怪某,没有主动出兵相救吗?”

“原来君侯自己也知道吗?”

太史慈冷笑道:“慈闻君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海内闻名,更得天子看重,少年封侯,奉召征讨不臣。如今君侯领青州刺史,有保境安民之责在先,又挟屡胜之势,拥雄兵在此,却迟迟不肯进入青州境内……”

“知道的,或许会体谅君侯长途跋涉;人困马乏,不知道的还道君侯先前不明状况,探明状况后,便畏敌势大,要改辙易途,别寻勇武之地了呢。”虽然假了他人之口,但太史慈的神情分明就表示,他自己就是这么想的。

王羽却不动怒,反问道:“依子义之见,某该当如何?一回泰山就立刻兴兵吗?”

太史慈严词诘问道:“张饶兵马就在齐国一带。若存心平贼,以君侯之能自然是有法可想的,但君侯却始终按兵不动,岂不知青州父老皆在翘首相盼,期待君侯早日拨乱反正乎?”

“子义言之有理。”

太史慈似乎就是那种不会说话的人,虽然他说的有一定道理。但话从他的嘴里说出来,怎么听怎么像是在挑衅,但脾气一向不小的王羽却一直没动怒,此刻甚至还点了点头。

众将都有些纳闷,黄忠、徐晃都经历过王羽招揽的过程。看出王羽似乎有意招揽这名使者,只是不知道王羽怎么一眼就看中了对方。

说起来,此人能从被重重包围的朱虚城杀出,然后向北穿过乱相横生的青州境内,带回援军后,又孤身返回北海,最后又从北海赶来泰山。勇气和武艺是毋庸置疑的,可就凭这个,王羽就如此看重对方,似乎有点说不过去吧?

东莱太史慈,看起来年纪也不大,很有名么?

只有后来才赶过来的贾诩,不觉得奇怪。

早在他跟王羽第一次接触的时候,贾诩就发现了,这个少年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识人眼光,同时也有不为人知的情报网。

他跟在王羽身边的时间。仅次于禁,一直眼睁睁的看着王羽如何待人接物的。

招纳在麾下这几位不用说,都是从默默无闻,到名闻天下的;那些没能招纳进来的,王羽也都有着极为精准的评价,比如刚才太史慈提到的刘备兄弟,再如并州军中那个没有多少名声在外的高顺。以及他麾下的陷阵营。

眼下,小主公又摆出了一副礼贤下士的态度,不用说,这个叫太史慈的人,肯定也有与名声不相符。外人不得而知的本领。

现在唯一的疑问就是,面对怨气十足的太史慈,小主公会用什么办法招揽了。

是耐心的解释对青州的战略?

不,这人虽然不是个不讲道理的,但脾气确实也让人无法恭维,从某种角度来说,此人的脾气跟主公倒是很相似,都是一点就着,满口大义凛然,又喜欢到处冒险。

以贾诩的观察,太史慈表面上说的这些道理,不是他态度差的主要原因。他的语气之所以这么冲,主因应该是对王羽不服气,另外,他先前不知在什么地方受了气,此时一并发泄出来而已。

耐心解释这招对黄忠这种人会奏效,但对上这位太史慈,恐怕就……

解释不成,那就打一架?

贾诩不经意的瞄了一眼徐晃,然后在心里否定了这个猜测。徐晃是个有些方正的人,对王羽也没什么恶感,跟王羽过招的时候,被王羽用了取巧的法子,也不计较。

眼前这位恐怕就不行了,不让他把浑身的本事都使出来,恐怕他是不会心服口服的。而主公的暗劲才练了一两个月,恐怕成效不大,能不能打赢此人,还是个问题呢。万一要是输了,那真是一世英名付诸流水。

不划算,绝对不划算。

不过,主公看起来倒是不紧不慢的,显然是胸有成竹,他会用什么法子呢?贾诩很好奇。

只听王羽悠然说道:“不如这样好了,某此刻诸事缠身,麾下众将也各有事务,不如就由某拨一支兵马,由子义为统帅,入青州救援如何?”

“有何不……”太史慈大咧咧一摆手,就要答应,可话说到一半,却直接就憋回去了,他诧异的望着王羽,眼睛瞪得老大:“你说什么?”

“主公?”众将目瞪口呆的看着王羽,完全搞不清楚状况。

王羽不理会旁人,只是盯着太史慈的眼睛,道:“某的意思是,子义千里求援,应该有些武勇,刚才说了这么多,似乎也有些见识韬略,不如就由子义亲自带队救援北海,也让某看看子义的本领,如何?”

“这……”一直跟吃了爆药似的太史慈,终于也露出了迟疑的神色。

“莫非子义不敢?”王羽开始步步紧逼。

“有何不敢!”太史慈梗着脖子道。

他哪里是不敢?他这些年到处奔走,为的就是有这么一天,只是没想到会在这种时候,这个地方,对着这么一个人,发生了这种事。

他只是想不通,所以才感到震惊罢了。

天下人都将王鹏举赞得天上少有,地上难见,今日看来,别的倒还不好说,可对方这气魄,却当真是天下无双。

把一支兵马交给一个初见面,也没有任何名气的陌生人?这种事谁敢做?

第一七七章军威煊赫

“文则,你点三千兵马,与无忌一道,做子义的副将,同去青州解围。”王羽不是说说而已,得到了太史慈的回答,他马上就做出了部署。

“……喏。”于禁和方悦微一迟疑,但最终也没提出质疑。他们不明白王羽这么做的道理,可从过去的经验上来看,王羽应该不会拿军中大事开玩笑。

“子义,你还需要准备一下么?”王羽转向太史慈,后者还没从震惊中完全清醒,愣愣的看着王羽,好半晌才如梦方醒的打了个激灵,“不需要,某这就可以上路。”

“甚好。”王羽挥手示意,让三将自行离开,准备出兵。

太史慈稀里糊涂的跟着于禁走了,府内陷入了寂静,片刻后,徐晃缓缓开口道:“主公,您喜欢此人的勇武?但是,用这样的方法……是不是有点太冒险了?”

“算不上冒险。”王羽淡然一笑道:“有文则跟着,他还能闹出什么乱子不成?反正某本来也是要出兵救援的,现在不正好一举两得么。”

“主公说的是……”

徐晃点点头,但眉宇间的疑色却依然未消:“此人性子颇为桀骜,晃以为,他似乎有向主公挑衅邀战,借机扬名的打算,结果一听到主公命他领军的命令,却又是这般神态……言行不一,其中恐怕是有些缘故的。”

黄忠也出言附和道:“公明说的不错。主公,如今敌视我军的人很多,虽然此人带了孔北海的文书,却也不可不防。”

不怪二将忧虑,古往今来,招揽人才的方法多不胜数。但从来没听说有一见面就委任以统帅千军之责,而被招揽那个也是问都不问,直接就答应下来的。

这不合情理!

徐晃、黄忠自忖,若是换成自己,如果王羽一见面就用这招。他俩肯定会怀疑,王羽是不是疯了,然后萌生退意。

可那个太史慈,虽然也被吓了一跳,但答应的却很痛快,态度的转变也非常自然,说他心里没鬼。谁信?

王羽信了。

他心里正得意着呢,太史慈是三国的猛将之中,最难收服,也是最容易收服的一个。

孙策收服他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在战阵上面对面的厮杀,将对方俘虏,这还不算,最后太史慈还设下了个考验。

他请命去招抚刘繇的残军,孙策的左右都劝谏孙策不要答应,生怕太史慈一去不返。结果,孙策力排众议,答应了下来,最终才赢得了太史慈的效忠。

费了这么多力气和周折,足可见太史慈多有个性,多骄傲。

不过,换个角度来说。在出仕方面,太史慈其实非常的积极主动。

他也是少年任侠,得罪了权贵,故而避祸在外,因为孔融帮忙照顾他母亲。所以当孔融有难时,他出手相助。

这件事本身很正常,重点在于,他见到孔融,通报了身份之后,第一时间便请命出战。请命出战,应该就是主动投效的意思。

实际上,孔融照顾他母亲,未尝不是存了招揽他的意思,可他是当世大儒,还有先祖孔老二的光环罩着,早就习惯了儒家那种含蓄的处事方式。

投效什么的,总要有个过程才对,结果,他被太史慈这种不要前戏,直入主题的极端作法给吓到了,直接拒绝了太史慈的要求。

要不到兵权,太史慈也不气馁,他再次请命,要以个人之力突围求援,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这次孔融没法不答应了,命是这个年轻人自己的,他还能拦着不让去不成?

王羽当初看小说的时候还没在意,但在这个时代生活战斗了近一年时间后,突然发现小说里的人物就在身边不远处,他反过来琢磨这些人的事迹时,发现了很多,很有趣的东西。

太史慈在北海的作为,跟自己当初在孟津所做的,完全就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危局之中,讨要兵权,要不到就自己单干。也就是太史慈没受过特种兵或者刺客的训练,不然的话,保不齐他会不会跑去刺杀管亥。

后来太史慈跑去江东投靠刘繇,孙策杀过江,势不可挡,前线连战连败,于是,太史慈又请战了,结果同样被拒。

太史慈初来乍到,没有嫡系人马,刘繇也不是啥有魄力的人,被拒很正常,关键还是在后面,这次,他又单独行动了。比在北海略有进步的是,他这次多了个助手,不再是单枪匹马了。

总而言之,王羽回顾太史慈的生平,感觉就像是看到了一个古代版的自己。

王羽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要什么,想让太史慈满意在容易不过了,知道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一下就行了。所以,他直接用一个领军的大馅饼砸过去,把太史慈给砸晕了。

想着,王羽的疑问只有一个,太史慈遇到刘备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按说以刘备的作风,看到这么一位猛人,不是应该极尽笼络之能么?此刻的太史慈又很积极主动,怎么想都是会一拍即合的结果,难道太史慈还指望回北海邀功领赏不成?

“放心吧,有文则在,不会出什么意外的,如果我料想不错,出征后,子义应该不会在中军待太久,以他的脾气,应该更喜欢跟无忌的前锋在一起。”

一个外来户,哪怕再有本事,也不可能拿到一支部队的指挥权,当即就行使权力。他连将校都认不全,旗号都看不懂,也没有足够的情报来源,还谈什么指挥军队?

自己给太史慈的,不过是个名义上的主将头衔。泰山军轻军前进,行军速度也很快,太史慈想发号施令,也只能通过于禁,想造反什么,把队伍拉走是不可能的。所以,有什么可担心的?

就算真有什么风险,为了太史慈这样的牛人,也值得了。等他立了功回来,自己顺势封他个校尉。一位名将就不费吹灰之力的收入囊中,还有比这更惬意的事吗?

王羽美滋滋的想着。

……

太史慈此刻正在惊叹,因为于禁正在集结部队。

太史慈还没正式出仕,军略兵法只是学过,还没有实际应用的机会。但这些年他见过的军队却不少,甚至还亲眼旁观过多场战役,对军队强弱精劣。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万变不离其中,一般来说,从一支兵马的军容和反应速度上,就足以分析出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了,这是令行禁止的具体体现。

于禁集结兵马的地方在城外的大校场,三人到达这里的时候,校场上的士卒正在操练。

校场正中,有一个千人方阵在操演阵法,随着点将台上将旗的摇动,方阵中旌旗招展。纷纷发出回应,然后在将令的指挥下,从方阵变圆阵,再变偃月,继而锋矢,演变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阵型。

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般,眼中只见旗号招展。阵型变换;耳中只闻隆隆的脚步声,和铿锵的盔甲碰撞声。

太史慈无暇过多关注泰山军流畅的指挥和阵型转换,在校场一侧,另有两千步卒在进行实战演练。相较于操演阵型的行云流水,这里展现出来的。是另一种风采。

阵列中,大橹、弓弩、矛戈、刀盾、斧钺各式兵器林立,杀气冲天之余,也让人感到一阵眼花缭乱。然而,在实际对抗当中,各式兵种虽然混杂在一起,但却丝毫不显凌乱,每一次阵列的碰撞,都会产生一阵纷乱,但在双方各自的努力下,乱相很快就得到平息。

双方用的都不是真刀真枪,而是各种木棍,可由于对战非常真实、激烈,所以也不断产生伤者。轻伤之人带伤继续作战,重伤之人则由双方自行营救。

太史慈还是第一次看到,演练会打成这种态势,激烈程度,几乎不在他见到的最惨烈的那几场大战之下。

相较于步卒的操练,校场另一边的骑兵训练更加吸引太史慈的目光。

骑兵的训练分成了两处,各自以一群稻草人为假想敌,演练战术。

随着惊天动地的一声呐喊,数百轻骑兵在奔驰中分成了三股,两支白马骑兵冲向“敌军”两翼,风一样从“敌阵”前掠了半个圈子,然后快速撤了回来。中间那股骑兵放缓了马速,待两翼骑兵回撤的瞬间,端起手中强弩,发动了一轮齐射。

太史慈对这种轻骑兵的骑射战术并不陌生,看出来这个战法是以两翼为诱饵,引动敌人阵势后,用强弩齐射,动摇敌军阵型。

齐射后,三支骑兵穿花蝴蝶般交替了位置,弩骑兵后退下马,开始装填弩机。白马骑士化直冲为斜冲,再从斜冲转为横扫,如同两只雨燕一般,飞速的在敌阵两翼前掠过。

一边疾冲,一边弯弓攒射,每人放了差不多三箭之后,他们与敌军的距离也接近到了一定程度,众人同时将马一拨,潮水般撤了回来。在回撤过程中,还有人不断马上转身向后攻击。

几乎同时,弩骑兵装填完毕,再次上马,森寒的弩矢重新指向了敌阵。

太史慈可以在脑海中想象出相应的战局。如果敌人遭受白马骑士的打击后追杀出来,就会被弩骑兵迎头痛击。如果不追,就会在这种周而复始的打击下,不断出血,士气降低,最后被磨到死。

纯粹的骑射战术,强是很强,但杀伤力不足,如果遇到斗志坚强的敌人,以步弓强弩加以反击,就会演变成消耗战。

但弩骑兵的存在,可以弥补轻骑施展骑射战术,杀伤力不足的缺点,骑射战术,更加完善,更加恐怖了。

最后那队骑兵人数不多,骑术似乎也比较差,他们演练的是冲阵。

骑兵们在主将的率领下排成三个
本文每页显示6000字 共623页 当前第114
首页   上一页   ←   114/62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 ← 或 → 快捷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以下载三国第一强兵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