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一些。
王羽请战之前,就已经深思熟虑,在河阴走过一遭之后,对战局更是了然于胸。没有他的存在,在铁杆保皇党王匡的指挥下,不肯退缩的河内军,只有覆灭一途。
想必老爹自己所期望的,也不是那样的结局吧?
王羽的表演天赋不是天生的,而是练出来的,这是伪装潜伏的必要技能。因此,他心里虽然千念百转,但却丝毫没有诉诸于外。
因此,帐内的另几个人看到的,只是一个担忧父亲的孝子。不过,在场的人没一个是笨蛋,王羽表现得越平静,他们就越能感受到平静外表下,那深不可测的一面。
有张有弛,因人制宜,杀伐果断,枭雄之姿。这就是于禁的观感。
以他的身份,能进入中军帐,完全是因为王羽的主张。于禁明白,这是主公已经将自己视为心腹的表示,他很清楚接下来王羽要做什么。
掌兵权,摧强敌,就这么简单,就这么霸气!
有勇无谋?不,只是主公的本领太大,因此信心十足罢了。
至于其他……如今,乱世之象已显,帝国光辉不再,只有枭雄,才能开创出一片新天地。老主公的抱残守缺是不合时宜的,主公的判断才是最为英明的。
蔡姓老者的观感则比较复杂。
他与王家是世交,早在少年时,两人便已相交莫逆,两人的前途大相径庭,但某些地方却很相似。王匡老来得子,他则老来得女,若不是当日他的谏言触怒灵帝,被发配出京,辗转流落至吴郡,以两家的交情,恐怕早就成就秦晋之好了。
此次他奉旨返京,听闻王匡屯兵河内,故而过洛阳而不入,渡河拜访故友,欲再续前缘。却不想一提此事,王匡便愁眉不展,哀叹连连,备言儿子王羽懦弱无能,恐辜负老友一番美意。
蔡老闻言,也是踌躇不定。
他自己为人豁达,倒是不在意这许多,问题在于他那位掌上明珠。
琰儿素有才女之名,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即便在人才众多的吴郡,也是传为一时美谈。虽不至心高气傲,但对夫婿的期待总是要高一些,一个胆小如鼠,才气全无,只是长相还凑合的少年,恐怕……
不过,世事无常,在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变化中,蔡老亲眼所见的,分明就是与老友描述完全相反的一位少年英雄。
勇!请战出击,潜入敌营,刺将脱身……此乃大勇!非盖世豪杰不能为也。
智!身为当世大儒,蔡老已经意识到了,当日王羽请战说的那些话,都是有的放矢,自己那位老友最是忠君不过,那套说辞,分明就是量身定做的。此外,王羽还利用了王匡和韩浩的矛盾。
智慧,在这些细节中一展无遗。
才,能说出大汉养士四百载,仗义死节的话来,纵然不是满腹经纶之士,也不可能仅仅是个武夫。若是自己的夙愿能够达成,后汉书中,必有此句的重重一笔!
如果他日王羽也能功成名就,这个历史片段必将成为千古美谈!
大智大勇,才德兼备,对王羽,蔡老是越看越爱,越看越对眼,到得后来,完全就是老丈人看女婿的架势了。
当然,想要成就这段佳缘,还得先说服琰儿才行,而且,此事可能还会有些麻烦……
住进军营这段日子,家里那几个仆人没少在女儿面前说闲话。蔡老知道那些人的心思,他们不看好王匡,更不看好王羽,只盼望着早日进京,跟着小姐嫁入豪门,好享受荣华富贵呢。
自己那个女儿很有主见,性情也是外柔内刚,一旦她已经有了成见,就算把王羽的事迹都摆在面前,恐怕也……
蔡老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女儿反驳自己的情景:勇?女儿不喜欢武夫,更喜欢才子;智?卖弄心机,心术不正,岂是好人?才……父亲,这句话不会是您自己杜撰的吧?若是他真有此才华,且容女儿考校他的词赋如何?
当然,百行孝为先,如果父亲有命,女儿无有不从……
棘手,相当棘手!
蔡老眼中的喜意敛去,皱起了眉头。自家女儿可不是任由自己摆布的娇小姐,须得想个万全之策出来才好,可是,这种事可不是自己的长项啊。
相对于老丈人式的纠结,在场的最后一个重量级人物,心思就单纯多了。
对郡兵统领方悦来说,这两天发生的事,除了不可思议,还是不可思议。他很能理解王匡的感受,若是易地而处,说不定他也会晕过去。
不过,作为一名纯粹的武将,方悦有个好习惯,那就是想不通的事就不去想,先解决最紧要的事情才是正理。
他轻咳一声,打破了帐中的静默。
“蔡中郎,王公子,现在说这些话可能有些不合时宜,不过,末将还是想提醒王公子,西凉兵马随时会卷土重来,若不抓紧机会撤兵,恐怕……”
王羽剑眉一轩,直接反问道:“撤兵?方都尉想撤兵?”
“……”没想到被王羽这么干净利落的给堵回来,方悦当即就是一滞,随即他面色有些涨红,语气也变得更加强硬起来。
“不是末将想退兵,而是王使君早就有了退兵之意,敌众吾寡,敌强我弱,有韩别驾的兵马在,战局尚可勉强维持。现在韩别驾已经……早在张济进攻之时,王使君就已经有所决断了,现在西凉军暂退,不正是……”
“方都尉差矣!”王羽毫不客气的打断了方悦的话。别说退兵与他的既定策略不符,就算相符合,这个时候也不能任由方悦发挥,否则主导权就会落在对方手上。
“此一时,彼一时,父亲之所以在张济进攻时萌生退意,只是因为西凉军出奇兵,我军准备不足,有遭受优势敌人两面夹击的危险。既无胜算,自然当以全师为上。可是现在,敌我形势已经分明,董卓被我刺伤,西凉军必来报仇。因怒而兴师,乃是兵法大忌,我方有备而战,敌则仓促而来,以逸待劳,敌军虽多,又何惧之有?”
这时代,能熟读春秋的武将,就已经算是文武双全了。方悦自忖不是有勇无谋的莽夫,不过,他毕竟只是个武将。王羽的口才,能让当世大儒都为之惊叹,方悦又岂是敌手?
他几句话就被王羽给绕晕了,别说反驳,想顺着话茬往下说都困难。
不过,方悦只是口才不行,脑子还是很清楚的。
什么有备无备,因怒兴师他扯不清,他只知道,牛辅是张济的上司,手下的兵比张济更多更强,河内军连一个张济都打不过,对上合兵一处的西凉军,结果,还用说吗?
打仗这种事,终究还是要靠实力说话的。
辩兵法策略辩不过也不要紧,再换个话题就是了。
方悦斜睨王羽,冷着脸说道:“王公子张口刺杀,闭口割耳,但末将却有一事不明,公子可否为末将解惑?”
王羽从容一笑:“但说无妨。”
“董贼为何不在洛阳城中,突然出现在河阴姑且不论。不过,耳朵长在脑袋上,王公子既然能割董贼的耳朵,想必就能割到董贼的脑袋。末将只是奇怪,公子到底在什么样的情形下,完完整整的割了只耳朵下来,却没伤到董贼的性命呢?”
一边说,方悦还一边比划着,“正面对敌?公子用的却是什么招式?又是如何在千军万马中杀出重围的?据说温侯吕奉先时常护卫在董贼身边,莫非公子真有万夫不当之勇,天下无敌?若不是正面对敌,那末将就更奇怪了,公子为何趁机取董贼性命,以尽全功呢?”
方悦的质疑很犀利,连蔡老都从深思中惊觉,将注意力转移了过来,面露狐疑之色。
方悦见状,更加得意,他趁胜追击道:“王公子,即便你没真的刺到董贼,只是侦察到了河阴大营炸营的情报,那也足够了,加上你昨日在营中制服惊马之事,王使君想必也已老怀大慰,就犯不上再编造些……嘿嘿,你知道末将的意思。”
“方都尉说的不错!”
“就是这个道理!”
“没有证据,凭什么……”
将为军之胆,主将昏倒不是寻常小事,军中有点身份的军将都来了。而郡兵的人数多,将校自然也多,这时见方悦占了上风,也是纷纷鼓噪起来。
王羽冷目如电,在人群中扫视而过,与他对视者,都感到心中震颤,后背发凉,不由自主的转头避开,或者低下头去。
慑服众将,王羽玩味的看着方悦,眼神犀利,直看得后者心里开始发毛,方才说道:“方都尉,你认为我想冒功?”
“末将不敢。”方悦有些心虚,却不肯示弱:“不过,公道自在人心,如果王公子不解释清楚,谁知道事情到底如何呢?”
“也好,那我就解释给你听听好了。”王羽从怀中掏出一物,随手往桌案上一丢:“你且看看,这是何物?”
此时虽是正午,但帐内的人也很多,阳光被遮住了,因此显得有些昏暗。然后,王羽丢出那物,却划出了一道光弧,众人大奇,定睛一看,原来却是一块玉佩!
第十章汉魂永不死
那是一块古玉,外形呈椭圆状,色泽温润,宛若水滴,但其落在桌案上时,发出的清脆的碰撞声,却提醒众人,这是一块上好的宝玉。
“……”方悦等人愣了会儿神,然后才回过味儿来,他语带讥嘲的说道:“王家豪富,河内无人不知,可富则富矣,却与刺杀之事有何关联?”
“莫非,王公子想说,这玉是董卓身上的?可是,天下的宝贝玉石多着呢,只要上面没刻着董卓的名字,谁能肯定这就是他的?”
其他人也跟着鼓噪起来。方悦和郡兵的将校跟王羽没仇,不过,王羽阻止方悦撤兵,似乎有求战之意,他们就不能不激动了。
开玩笑!只是一个张济,就把河内兵马打得灰头土脸的,再加上个兵更多的牛辅……到时候,想跑都来不及。
何况,刺杀董卓这种事,本身就匪夷所思,岂能只凭一只耳朵、一块玉,就做了定论?
王羽笑而不语。
他既然敢把这块玉丢出来,就有他的想法。这玉还是挺特殊的,因为上面雕着一条龙。后世在玉佩等饰物上雕龙,司空见惯,可现在是汉朝!
董卓贴身携带这么个东西,不可能没点说法。
当然,即便有,王羽也不知道,方悦这帮人同样不可能知道,不过不要紧,这里有懂行的人。尽管不知道确切的身份,但种种迹象表明,那位蔡伯父可是位大名士,否则韩浩怎么会那么尊敬他?
名士,当然要见多识广才对。
其实,从蔡老的神情中,已经可以看出些端详了。老者之所以一直没出声,只是因为他开始是在观察,后来则是……
“此玉……此宝……国贼无道,竟敢亵渎先帝御用之物,杀之可也,杀之可也!”只见蔡老神情沉痛,浑身俱颤,双手将那玉捧起,面朝南方,高举过顶,长声悲呼:“先帝啊……”
方悦傻眼了。
郡兵的将校们也傻眼了。
他们不怀疑老者是在做戏,汉朝不讲究重文轻武,但却讲究名士效应。这时代的名士,可以一言定人前程,说出来的话,具有相当的公信力。
眼前这位老者名满天下,他说此物是先帝御用之物,那就是,任何质疑都是居心叵测!
至于王羽会不会提前有所布置……
同样不可能!
先帝赐玉?还是贴身的玉佩?王匡的身份地位还算不错,却远没到那种程度,他在京任职的时候,只是大将军的府掾罢了,怎么可能享受得到这种待遇?
另外,以王太守的作风,如果真的得了御用之物,肯定要放在祖祠供奉起来,哪有可能随随便便交给儿子来演戏?
看王公子随手一丢的架势,他自己似乎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只是顺手牵羊,从某人那里……
刺杀之事的可信度,越来越高了。
不过,方悦却不打算就此服软,兵者,死生之道,大原则上,是万万不能让步的。
他硬着头皮说道:“即便这玉是真的,公子你也确实进了河阴大营,可是,道理上还是说不通,这个……”
“道理么……”王羽看似不经意的往榻上扫了一眼,见王匡没有醒转的迹象,这才悠然道:“也罢,那我就解释一下好了。”
方悦又是一愣,他没想到,王羽居然这么好说话。
性情大变前的王公子姑且不提,单论方悦这两天的观感而言,他觉得王羽其实有点二……
不过,他一点都不觉得意外,有其父必有其子,王羽的老爹王匡,就挺二的。
但凡还有一丝理智,就不会在上任之初,就用那种手段,把郡内的豪强全给得罪了。往轻了说,那是自毁前程;往重里讲,根本就是找死!
豪强是什么概念?即便在汉武时期,皇权最盛的时候,豪强也不屈不挠的占据了一方天地。其后皇权暗弱,连朝廷都得对豪强们侧目而视,敬而仕之。
等到黄巾之乱后,豪强的概念已经向诸侯靠拢了,大豪强就是名副其实的一方诸侯,小豪强则依附于诸侯,在诸侯的幕府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曹操,此人身无一官半职,但如今却已拥兵数万,在讨董檄文上同列诸侯之列,别说方悦自己,就算太守王匡,一样望尘莫及。
得罪了满郡豪强,还想在郡内立足?
做梦吧!
第费了这么大周章,是为了满足贪欲倒也罢了。可是,勒索来的钱粮,王匡连一个铜子都没往自己的口袋里装。
一部分囤积在河内郡城,另一部分则运到了酸枣的盟军大营,甚至还有一部分辗转送到了颍川和南阳!王匡抢钱的目的只有一个,为盟军筹集军需,加快盟军行进速度!
破家为国……
这不是二是什么?
王匡后来的表现,同样体现了这种特质。
无视先前的仇隙,死乞白赖的拉韩浩等豪强入伙;无视敌我强弱分明的态势,不屈不挠的要渡河进攻;甚至张济打上门的时候,王匡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退兵……
那还用想吗?留在这里不是找死吗?
汃_ 澪_電_孒_書_ω_ ω_ W_.T_Χ_t_8_○. ξ_Α
要不是不忍心看着军中朝夕相处的兄弟们枉死,方悦早就撂挑子走人了,跟着这种疯了似的主将打仗,只有死路一条。
可没办法,人家是太守,下达的命令也符合联盟的战略。除非打算当逃兵,否则郡兵们只能听令从事,而不能象韩浩那样,直接拉队伍走人。
郡兵毕竟属于朝廷的正式编制,在其他地方可能已经为当地豪强所瓜分,名存实亡。但河内隶属司隶州,毗邻洛阳,豪强们不敢做得那么嚣张,有朝廷正式任命的太守,还是很有权威的。
再然后,这个疯太守的儿子突然也疯了……
具体过程,方悦已不想再回忆,不过,他很确定,儿子表现得比老子更二!
所以,夹枪带棒的嘲讽一出口,方悦就做好了防御的准备,他怕王羽冲上来打人。
王羽的身手到底如何,还无法做定论,但昨天他制服惊马时的目击者却很多,方悦不得不有所顾忌。
没想到,王羽表现得这么平和。
“方都尉,我去河阴,原本的目标是牛辅的脑袋,事先也没想到会碰上董贼……你觉得牛辅的头和董贼的耳朵,哪个更重要?”说是解释,但王羽的叙述很简单,没说两句,就直接抛了个问题出来。
“呃?”方悦又没反应过来。
王羽也不等他回答,继续说道:“牛辅是一军主将,若被刺杀,西凉军的指挥系统必定大乱,若能把握良机,大胜可期,即便不能,也能延误西凉军的进攻时间。如今诸侯联军云集,董贼四面受敌,未必有过多的时间与我军周旋。方都尉以为如何?”
当然,还有就是王羽自己可以扬名立功,顺势向王匡讨要兵权。只是,这话只能意会,却不能言传。
“不错……”方悦只有点头的份。
他的立场,跟韩浩又不一样,他只是想保全自己和手下的性命,所以讲道理是有用的。
说对了,他会认可;有疑点,他才闹事。
“而董贼呢?若我杀了董贼,会有什么后果?”王羽
本文每页显示
6000字 共
623页 当前第
7页
首页 上一页 ← 7/62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