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吧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回到唐朝当皇帝_分节阅读_第22节
小说作者:七月初三   内容大小:3.97 MB   下载:回到唐朝当皇帝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4-12-19 00:50:09
D-,很少能吸引大家参加。”

李恪笑道,“肯定有,只是暂时还没有确定,不便明说,等制定好了你们就会知道的。”

李恪如此说,大家有心想知道,但也不好再问,看看时间不早,众人都想着赶紧回府组建自己的蹴鞠队,便跟李恪告辞。李恪低声叫住柴哲威道,“哲威,我还有事和你商量。”

柴哲威迈出大厅的脚又迈了回来,等其他人走后,柴哲威跟着李恪来到了书房。一进书房,李恪就问柴哲威,“哲威,我让你办的酿酒的事情怎么样了?”

柴哲威道,“三哥放心,具体的酒坊都已经弄好,现在我已经准备按照酒方开始酿造,肯定会在年底酿出好酒。”

李恪担心地问道,“不知你找的是哪家酒坊,利益可曾言明,分的清楚?”

柴哲威道,“三哥放心,我找的酒坊的府上管家的一个亲戚在建康坊的酒坊,不会出什么大问题,至于利润已经说好,酒坊四成,你五成,我一成。”

李恪觉得利益分的有点不均,所以,对柴哲威道,“不行哲威,你的分成太少了。”

柴哲威笑道,“三哥不必计较,你以后需要钱的地方还很多,五成还是你吃亏了呢,我的一成不要也罢,反正我不缺钱。”

然后,又道,“三哥这次建蹴鞠场的钱我这个弟弟就帮你出了吧。”

李恪哪会答应让他出,忙道,“哲威,这怎么行,此事万万不可。”

柴哲威跟李恪犟上了,他道,“三哥既然我们是兄弟,做弟弟的为你做这点是应该的,你何须推辞呢,至于,以后用到钱的时候,可以跟我直说。”

李恪听柴哲威如此说,心里感动,“哲威,三哥先在这里谢谢你了。”

柴哲威哈哈一笑道,“看三哥说的这是什么话,兄弟之间可以同生共死,何况钱财这些身外之物呢。”

李恪见柴哲威如此说,便不再推辞。随后,两人又说了一会话,柴哲威才起身回府。

第三十八章 组建蹴鞠寺(下)

晚上,李恪正在书房练习书法,门外陈其通报说马周求见。李恪让陈其请马周进来,两人分宾主落座后,马周直接对李恪道,“殿下,关于蹴鞠比赛的陈条,臣已经帮你写好,请你过目。”

说罢,便从袖子中掏出一本册子。

李恪细心观看马周的陈条,颇感惊讶,马周陈条中所写的和后世足球的比赛规则很像,如果,李恪不是确定马周是实实在的唐朝人,他差点以为马周就是后世的一个球迷呢。马周的大唐蹴鞠比赛基本规章制度是这样写的,为了繁荣大唐蹴鞠,使蹴鞠成为大唐所有人强身健体的竞技。拟定进行蹴鞠赛,赛事以长安赛开始。

长安赛赛事规则和细节如下。

一、参赛队伍,鉴于长安城内会出现的球队较多,故要求长安各坊之间先进行入围赛,根据排名确定入围长安赛资格。其中,为了公平起见,长安西城和东城有八支入围名额,最后共计十六支队伍参加长安赛。

二、比赛方式,长安赛分四轮进行,第一轮小组赛,参赛的十六支队伍抽签分为四组,每组四队,分别对阵,每组一共比赛六场。按积分排名,每组前两名晋级第二轮。第二轮是淘汰赛,晋级的八支队伍两两对阵,具体细则是,第一组第一和第二名分别对阵第二组第二和第一名,获胜的队伍晋级,败的队伍则被淘汰。第三轮是半决赛,晋级的四支队伍按照淘汰制进行比赛,胜者进入决赛。第四轮是决赛,半决赛胜出的两支队伍一场定输赢。

三、参赛队伍要求,1,有自己的蹴鞠队的名称,标志和队服。2,全队人员不得超过三十二人,其中,有一位管理者,两位教练者,二十九名队员。比赛中,每队出十一名参赛,中间允许每队有三次换人机会。

四、关于联赛的一些补充,1,比赛分上下半场,每半场三刻时间,淘汰赛和决赛中,如果规定时间内无法决出胜负,再加两刻时间继续,仍分上下半场,如果加时赛后仍旧比分持平,则以点球定输赢,每队出五名队员,轮流发点球,最终决出第一名。2,比赛中小组积分设定,赢一场计三分,平一场计一分,输一场计零分。

长安赛后,为了将蹴鞠赛发扬光大,将会每年举办一次比赛,比赛名称为大唐甲级联赛,具体事宜如下。

一、联赛等级,按照实力把蹴鞠队分成档次,依次甲乙丙丁,实力强的参加甲级比赛,中上的可以参加乙级比赛,在乙级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有资格参加甲级比赛,而甲级比赛中的最后一名,第二年也只能有参加乙级比赛的资格。

二、联赛队伍,全国各道都可以组建蹴鞠队伍,甲等队伍从各道中选十二支,长安城内选四支,共十六支甲等球队,乙等球队依次选取。(武德九年,李世民还没有把全国划分为十二道,为了以后方便起见,提前就以道划分比赛队伍所代表的行政区域。

三、联赛赛制,采用循环赛积分制,每一支球队按次序和其它各队进行比赛,最后按积分排出名次,排名第一的奖励御赐圣物以示嘉奖。

四、联赛时间,每年九月再次开始,到次年六月结束,中间过年时有一个月的休息时间。

看完马周的陈条,李恪满意道,“宾王大才啊,陈条中所写涉及周全,无一疏漏,明天朝会,我觐见父皇,就将这份陈条呈上,让父皇过目。”

对李恪的夸奖,马周有些赧然一笑,拱手道,“殿下取笑微臣了,这都是殿下的方案,臣只是稍微修饰一番而已。”

李恪不再和马周推让,把自己刚才所想关于建立蹴鞠监管部门的册子拿给马周看。马周接过册子,疑惑地问道,“殿下,这是?”

李恪解释道,“宾王,无规矩,不成方圆,蹴鞠比赛也是,如果,没有一个合格部门组织,没有一个合格的监管机构,那怎么能够达到公平公正的原则呢?所以,本王就想出了这么一个蹴鞠寺,为的就是更好的规范蹴鞠比赛,也是防止作弊的事情发生。”

说着,指着马周手中的册子道,“你帮本王看看,里面的构想是否合理,还有什么不当的地方,也请宾王指正。”

马周听李恪这么一说,小心的打开册子,认真看了起来。马周起初以为李恪所想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管理机构,就像是一些商会一样。但是,当他看完整个册子的所有内容时,心中惊叹万分。这岂止是一个普通监管机构啊,这就是朝廷的一个部门啊,一个类似于九寺五监的部门。但马周知道这样的部门只有朝廷能够设立,他汉王府还没有这样权利。所以,忙问道,“殿下的意思是要把蹴鞠比赛列入到礼部,并且每年都由朝廷来举办吗?”

李恪见马周明白自己的意思,就问道,“宾王以为本王的设想如何?”

马周不解的看着李恪,问道,“为什么不是殿下的汉王府呢?”

李恪笑道,“宾王,你想如此大的赛事,涉及甚多,岂能是一个王府就能举办得了的?再说,很多事情还要牵扯到地方行政,由朝廷来举办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殿下说的就是各州挑选蹴鞠队伍一事吧。”

马周道,“这确实要地方父母官来协助,由此看来,殿下的做法很明智,这样大的事情只有由朝廷来管理。”

李恪见马周明白了,又问马周道,“宾王觉得本王这份奏章,父皇是否恩准儿臣所凑呢?”

马周沉思片刻,才道,“只怕会让殿下失望,如今的大唐处在发展阶段,国事繁多,皇上日理万机,似乎无暇顾及此等事务,如果,再过十年,肯定会恩准的。”

刚说完,马周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立即笑道,“殿下真是好算计啊,原来如此。”

李恪有心考他,所以,反问道,“宾王,不可妄语,说话要慎言,本王何曾算计过谁?”

马周依旧笑道,“殿下的凑章呈到皇上那里,皇上肯定不会在朝廷新设立个部门出来。但是,皇上也能看出蹴鞠比赛对大唐有利。所以,会让某个他信得过的皇子来办理这件事情,提前试行。这么一来,能胜任这件差事的就只有殿下。难道,微臣所说有差?”

李恪见马周识破他的心思,就问马周道,“宾王以为如何?”

马周赞叹道,“我看此法可行。”

李恪喜道,“那以后宾王要助我。”

马周拱手道,“臣敢不从命。”

说完,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第三十九章 朝会风波

翌日,李恪从校场练武回来,用过早膳,在兰儿是服侍下穿上朝服,在小宝子的陪同和陈其的护卫下直奔太极殿而来。今天是十月十五,他作为亲王,今天又要参加一月两次的朝会。

在承天门下车之后,李恪让陈其等候,自己带着小宝子来到了早朝的太极殿。距离卯时,还有半刻时间,李恪和众人一样,只能在太极殿前等候,在等候的这段时间里李恪分别跟众人一一行礼问候。

而李泰在李恪到太极殿不久就出现在了大家面前,这让李恪有种错觉,李泰是不是总喜欢在自己到场之后不多时就出现。如今封为卫王的他,已经不似刚开始李承乾被册封为太子时的萎靡不振了,显得精气十足,和蔼恭谦,让人容易对他产生亲近之感。难怪历史记载,他和李承乾就算没有像长孙无忌、李绩这样的权臣支持,也能斗的旗鼓相当。

关键是他的作风让那些处在中下游的官员感觉得到了尊敬,意识到了自己的机会,所以,他们支持李泰,李泰才能够在朝堂上站稳脚。李泰的作法很符合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在大唐朝堂上的大员也就那么几个,这当中还有很多支持李承乾的,他即便争取到他们中部分人支持自己,也不见得斗得过长孙无忌。

所以,他就走基层路线,和中下层官员建立感情。李世民在位时的朝堂是很注重讨论的,他喜欢让群臣讨论国事,这样一来,这些官员也是一股不小的势力。想到这点,李恪不得不佩服起李泰的智谋来,他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啊,能想出这样的曲线争储的路线。就在这时,李泰来到了他身边,行礼道,“青雀见过三哥,听说三哥已经移居汉王府,臣弟很是想念啊。”

李恪亲热地说道,“为兄谢过四弟挂念,四弟有时间可以到我的汉王府一叙。”

李泰恭敬的道,“三哥邀请,臣弟敢有不从,等有时间一定到三哥府上唠叨。”

两人聊得开心,忽见李承乾和长孙无忌两人缓缓而来,李恪和李泰给他们行过礼,李恪又跟李承乾说了几句客气的话,而这时封德彝和萧瑀两人则徐步而来。三人只得按部就班的站好,等待李世民觐见入朝。

早朝讨论都是悬而未决的事情,所以难免争论不休,李恪和李泰以及李承乾因为现在年纪还小,没有发言权。让他们早朝列席,也只是李世民为了培养他们治理安邦的能力。所以,他们因此听的格外详细,一面不忘默默思考,以便随时准备回答李世民的提问。

李恪低着头,只听封德彝慢腾腾道,“启禀皇上,老臣以为皇上登基已有三月,这年号之事也不能耽搁,该早做决定。”

封德彝如此一说,众人无不赞同,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是政变的主谋和帮凶,是他们帮李世从李建成的手中抢到了太子之位,又在李渊手里逼的他将自己的皇位禅让给李世民的。所以,用武德的年号,他们心里总觉得不舒服,如今封德彝提了出来,他们如何能不高兴,不支持呢。

所以,都大声说道,“皇上是该确定年号。”

“还望皇上早做决定,不能耽搁啊。”

顿时,大殿里被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吵的不成样子。

李世民实在看不下去了,但他又不能说什么,是他规定的朝会可以讨论,不予追究。现在,他要追究这帮大臣在他面前太过放肆,显然会显得自己气度不够,所以,他青着脸不语。

这时候,长孙无忌适时的站出来喝道,“朝堂之上,吵成这样,成何体统。”

大家显然未测料到会有人喝斥,慌忙闭口不语,目光不由自主的朝长孙无忌看去。尤其是封德彝和萧瑀两人,心中对长孙无忌如此不识时务很是不满,都在心里骂道,自己尚书仆射都没说什么,你一个吏部尚书有什么资格吼斥大家。

本想站出来告个长孙无忌目无君主之罪,但见李世民对长孙无忌刚才的表现甚是满意,知道是皇上宠着他,两人都是官场上的老油子,自然知道这个时候不能指责长孙无忌。所以,终是不再言语。

这一切李恪看得清清楚楚,长孙无忌在朝堂上吼斥重臣,李世民不但不责怪他,还很赞赏他,这说明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确实恩宠有加,难怪历史记载,李世民想立自己为皇太子时为什么不跟众人商量,非要跟长孙无忌一人商量,主要还是太信任他了。李恪不由得对长孙无忌又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提防他的心开始加重起来。

李世民等大家安静下来,才缓缓说道,“朕登基之初,大事小事一大堆,忙不过来。所以,这年号一事也一直拖到现在,既然今天被封德彝提了出来,你们大家就想想,朕该用什么年号。”

大家见李世民让他们说,顿时七嘴八舌,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这时,封德彝再也不甘落后,大声吼住众人道,“启禀皇上,微臣以为用‘顺德’为好,顺其天意,恩德天下。”

封德彝话刚说完,长孙无忌便反对道,“皇上,臣以为该用‘永昌’最为妥帖。”

长孙无忌说完,封德彝刚要反驳就听尚书右仆射萧瑀道,“微臣赞同封大人的意见。”

萧瑀如此说,纯粹就是为了刚才长孙无忌抢了自己的风头,看不惯他的嚣张气焰,而事实上,他并不看好封德彝所提出的年号。

一时之间,支持长孙无忌的大有人在,支持封德彝的也有不少,朝堂上乱成一锅粥。李世民见再不训斥,这帮人非得闹上天不可,就吼道,“如此吵吵闹闹,你们是不是把朝堂当成菜市场了?”

李世民一吼,众人连忙跪下道,“臣等有罪,还望皇上赎罪。”

李恪随着众人跪下,心里在想,皇帝和大臣之间的差别就在这里,大臣即使官职再大,你吼斥,大家只是不再言语而已,而皇帝一吼斥,众人就只有跪地请罪的份了。但让他料想不到的是,就在大家跪地求饶的时候,李世民在高处观察到了他的表情,见他对此毫不在意,似乎心中早有定计,就问道,“李恪,你觉得朕该用哪个年号?”

李恪被李世民一问,吓了一跳,忙道,“此等大事,儿臣年小,不敢妄下定语。”

李世民听他说自己不敢随便说,就知道他心里有主意,便道,“你且说来,用与不用朕自有决断。”

李恪心中后悔不已,他刚才只是想告诉李世民,我年纪小,还没有到决定这样大的事情的时候,不能随便说,你也不能随便就听我的。只是,没想到李世民误会了他的意思。李恪心里暗暗着急,他到底该怎么办呢?

李世民见李恪沉默不语,不由大声喊道,“李恪,你没听见朕刚才的话吗?”

李恪被李世民这一喊,大惊之下脱口而出,“贞观。”

李世民刚要对李恪的态度进行批评,忽听他喊出“贞观”二字,乍一听不觉什么,但细一琢磨,觉得“贞观”二字又很贴切。这时封德彝启奏道,“皇上,汉王殿下所说‘贞观’二字,臣认为甚好。《易大传》曰,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贞,天地之理主于正;观,以示人也。两字表示天地之道,就是要告诉天下臣民皇上所行之事,顺应天意。”

封德彝博才多学,一番解释下来,头头是道。李世民越听越觉得有道理,又问房玄龄道,“房爱卿,你认为如何?”

房玄龄见李世民征求他的意见,这表示李世民心里已经认可,忙道,“臣赞同汉王的殿下‘贞观’二字。”

李世民用目光扫视着下面众人,最后定格在杜如晦的身上,问道,“爱卿,你认为呢?”

杜如晦也觉得这两个字有新意,很适合李世民这样雄才伟略、开创盛世的明君,就道,“臣也赞同汉王殿下的‘贞观’二字。”

众人见李世民
本文每页显示6000字 共362页 当前第22
首页   上一页   ←   22/3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 ← 或 → 快捷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以下载回到唐朝当皇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