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吧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滚轮控制速度)
你是我的蓝颜_分节阅读_第930节
小说作者:大叔有毒   内容大小:11.29 MB   下载:你是我的蓝颜Txt下载   上传时间:2025-01-13 13:05:19
D-转到了战阵厮杀,若是岳东雷知道,自己一封书信,就能引出这位大秦上将这么歹毒的一番心思,定然不会写了这么一封书信出来才对。

“此番传书于赵公,稍显唐突,赵公定心存疑虑,余也深知,两国交战,无情义可言,但依旧下笔千言,一来,为谢赵公手下留情,放我臣民归于故国,此仁义之事也,不涉国仇,余当谢之。”

“二来,虽为敌国,然你我同领大兵,一言一行,决万千人等生死,余又久闻赵公盛名,心甚佩之,但有几言,不吐不快。。。。。。”

念到这里,赵石抖了抖手,“看看,正题来了,同为武人不假,这厮废话也实在多了些,放几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回去,又不是把孟青那样的大将送回去任他处置,这有什么好谢的?”

张培贤这次没接话,只在心中道,那你也得敢。。。。。。而且人家送了书信过来,总要有个名头儿,你道岳东雷是你不成,在朝堂上仗着陛下宠幸,肆无忌惮惯了?

你赵石上次回京,弄的长安天翻地覆,这次在京师呆了一些时日,就将朝堂上再次弄的乌烟瘴气,掉了多少人头先且不说,那些朝堂老臣,可有一个曾放在你赵石眼内?

他这里腹诽连连,却弄的自己憋气不已,紧着呼吸了两下,才算将那口浊气吐出来,他这会儿甚至有点后悔亲自将书信送过来了。

而赵石这边还在继续。

“遍观古今名将,或惜名,或惜身,皆有所归,无人能外,二者有别,实则殊途。”

“即有所畏,行事便可有度。”

“而赵公从军以来,挥兵伐蜀,杀人盈野,率兵攻金,杀人盈城,遍地涂炭,领兵灭夏,一夜间,灵州便为废墟,添冤魂数十万,赵公令大军入长安,血满长安”

“今赵公临河洛,人头滚滚。”

“以余观之,赵公功勋盖世不假,然杀戮太众,难免有干天和,长此以往,恐怕日后身名具裂矣。。。。。。”

“交浅言深,多有唐突,但余实在不忍见赵公如此英雄,异日却身名皆休,岂非世间惨事?”

“唯劝赵公常存宽仁之心,时时以天下百姓为念,则天下幸甚矣。。。。。。便如之前,赵公放还大周之民,归得故国,此辈皆焚香祷告,为赵公祈福,日后,也可传赵公宽宏之名于天下,如此,岂不美哉?”

赵石念到这里,不由哈哈大笑。

“这厮说的若是真心话,而非故意咒我的话,此人到不足为惧了,张将军说是不是?”

张培贤点了点头,这话他到是非常赞同。

两军争锋,无所不用其极,统兵大将若是心慈手软,遇到旁人也就罢了,遇到个棋逢对手的敌人,难免就要束手束脚。

就说那些放回去的周人,岳东雷怎么安置?

还为人祈福呢,先自己能活下去再说吧,在河洛呆了这些年,就算不当间隙抓起来,到了两淮,也要受到当地大族的排挤。

岳东雷稍微手软一些,说不定就有的

就像在北海边放了多少年羊的苏武,世人皆传其名不假,但其人被迎回大汉后,日子真有那么好过?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冷漠

屋子里安静了下来。

两人皆默然不语,好像在想着什么心事。

信里最后一段,终于有了挑唆的意味,想想也能明白,一个率领万千将士征战沙场的将军,不会表现的像个谦谦君子,过于厚道迂腐。

文字写的再委婉,再恳切,其实也隐约点明了大将军张培贤垂垂老矣,不堪敌手,若赵石能领兵河洛,与其会猎于疆场,当乃生平快事的意思。

不用说的太多,太明显,只要流露出这个意思,也就在张培贤心里扎上了一根刺。

实际上,这根刺早已存在,只不过这次扎的更深而已。

而其人在信中极力推崇赵石,其意为何也不用多说。

反间之计,自古以来便不少见,无非就是那些套路。

远的不说,只说当年秦军伐蜀,在剑门关逼降赵方用的就是反间计。

还有当初秦军入河洛,一进一退间,除去了镇守洛阳的孟珙,实际上用的也是反间计。

这样的计谋,实际上取的多数都是消息不畅,看的也是人心莫测。

得逞之人自是得意非常,中计之人,大多也心知肚明,说是阳谋也不为过。

而赵石和张培贤两人,又怎么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但两人沉默之间,也表明,两人皆没有多说什么的意思了,这就是人心,而反间之计算计的就是人心。

两人间隙已深,赵石不会低下头来再跟张培贤长篇大论的推心置腹。张培贤也不会再次表现出自己的软弱。

半晌过后。赵石顺手将信笺扔在桌子上。轻松的笑道:“其人对河洛情势洞若观火,看来。。。。。。河洛上下还需整饬,此事,我会向朝廷奏明,张将军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先发

张培贤面无表情,心里却和明镜似的,这是赵石第一次明确的表示,要在上书朝廷。弹劾于他了。

会走到这一步,要说张培贤心里没有半点后悔,那是不可能的。

要让他张培贤俯首帖耳,在这大年纪,成为其人门下走狗,那还不如让他自己抹了脖子。

于是,他干脆的摇了摇头,“老夫无话可说,老夫征战沙场数十载,这一身荣辱啊。。。。。。看的没那么重。只是还请国公回京之后,为大局计。多为河洛上下美言几句。”

这已经是他的极限了,话也不用说的太明白。

两人心里都知道,这封信不过是个引子,即便没有这封书信到来,赵石回京之后,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在张培贤看来,赵石党羽遍布军中,在朝堂上,也已站稳了脚跟,皇帝陛下又对其人宠信无比。

如果说赵石到洛阳之前,张培贤还有着凭经营河洛多年,未曾被赵石多做染指的底气,和赵石相抗一番的话,现在他已经完全没有那个心思了。

势不如人,力不如人,最重要的年纪上更不如人,却又将人得罪的这么死,可以说,这是他一辈子最大的败笔,却很可能就此结束他的军旅生涯。

赵石看着意兴萧索的张培贤,心里也多了点无奈。

这无冤无仇的,闹到如此地步,可以说,在他这一趟河洛之行当中,也算是个惊喜了。

还是那句话,他真没存那个心思,让张培贤下不来台,但阴差阳错间,他想不动张培贤都好像不成了。

尤其是这封信,到了他手里之后,他若不上书言事,那么谁知道张培贤上书朝廷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出来?

而他赵石只要开口,也许根本不需要多说,皇帝那里也就能来个顺水推舟,就势令张培贤回京述职了。

这就是他现在对自己身份地位的明确认识,一言一行,好像都能和社稷大事沾上边儿了。

长安真不是个好而权势这个东西一旦到了极致,好像也变得不那么可口了起来

还好,皇位上坐着的那位还算安稳

实际上,这样的念头时不时的都会出现在他脑海之中,到了他这样的地位,向上望去,好像也只有那个位置看得见了,有时更好像触手可及。

其实,许多权臣,枭雄,或者是名臣,上将都是这么过来的,区别只在于,他们最终的选择罢了。

大部分的人在这个当口都逡巡不前,或是畏难而退,少数人迈过了那道门槛,风光了长长短短的那么一段日子,然后一头栽倒在地,再也起不来。

只有那么一两个,最终登上了巅峰,一览众山小。

而以赵石如今地位而言,这样的隐秘心思不会比旁人特殊,也不会例外,关键之处也在于,他想不想触及那道门槛罢了。

就当前而论,他绝不愿意上前一步,把自己送进一座华丽的牢笼,每天坐在椅子上,供人膜拜。

或者,在腥风血雨中,闹个一败涂地,累的多少亲族友好人头落地。

所以,这点想法也只能在他心底最隐秘的地方一闪而过,从不曾停留太多的时间。

但身居高位久了,他便明白,许多事情,不是他能左右的了的,也许有一天,就算他不想这么干,也由不得他了。

功高震主几个字,看上去简简单单,实际上,却浸透了多少皇帝大臣们的鲜血,试问置身于其中的他们,都是自己的意愿吗?无非都是走到了那一步,形势使然罢了。

所以,他越来越小心谨慎,许多事办起来,也无复当年锐气,极力避免那一天的到来。

但他知道,一直这么下去的话,那一天离着自己也许并不会太远了。

就像现在,河洛大军的一军主帅,如果在他弹劾之下换了人,那么,他便又向那道门槛迈进了一步。

但这几乎根本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

皇帝陛下有心换帅,而张培贤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其人所作所为,已有将公事转为私人恩怨的趋势。

于公于私,他都不可能再维护张培贤了。

当初他跟太子李珀说,无人能够替换张培贤领兵河洛,今天听上去,那是怎样一个笑话啊。

而这就是形势使然,容不得他驻足不前。

想到这些,他看张培贤的目光,越加冷漠,也越加觉得此人着实令人生厌,也再无跟其人多做应付的心思。

“送信的人在哪儿?”

张培贤还不知道,他失去了最后一丝挽回命运的机会,如同脱了负担似的,靠在椅子上,口气带着轻松的道:“就在府中,国公”

赵石打断了他的话头,“不用见了,不过来而不往非礼也,叫他传话回去,异日我大秦兵临城下,掳众人于阶下时,那会儿到要问问他,身名俱休到底是个什么滋味儿。”

张培贤目光闪了闪,这么一来,最后一点把柄也抓不到了,让他有些失望,同时,也让他有些恼火,你赵柱国将老夫当什么了,跑腿传话的下人吗?

但最终,他还是笑着点头,。岳东雷到是说的不错,老夫是老了啊,若是换了国公领兵河洛,也许明年,襄阳坚城已经为我大秦所有了呢。”

赵石则端起茶碗,根本没接话头,“若张将军再无他事。。。。。。”

这就是送客了,张培贤也觉话不投机半句多,干脆的战起身来拱了拱手,赵石起身送客,两位大将军的这次交谈,便在这种冷漠的气氛中结束了。

。。。。。。。。

五月间,襄阳城外,汉水之畔。

几个人悠闲的骑着马,一路谈笑,向西而来。

算不得鲜衣怒马,一路行来,无论衣着还是言谈,却透着南人特有的雅致和闲适。

为首的一人,衣冠舒缓,骑在马上,背脊却挺直如枪,不经意间,便流露出太过的威势。

五十左右的年纪,发髻乌黑,双眸炯炯有神,颌下留着短须,相貌清俊古雅,双眉如剑,没有半点老态不说,也没有一丝南人特有的脂粉气。

“今岁雨水适度,淮水平缓,看来,又是一个丰年啊。”

声音中带着点磁性,既不张扬,也不柔软,听着就如春风拂面般舒服,可以想见,这样一个人,光靠声音,年轻的时候,就不知迷倒过多少闺阁少女。

旁边一人,身材微胖,从骑马的姿势就能看的出来,这位能骑着马走两步而不掉下马来,就算不错了。

两人年纪相仿,和为首之人不同的是,他这一身文雅气息怎么遮都遮不住。

“全赖襄侯之力,这两淮百姓才能年年丰衣足食,襄侯功莫大焉。”

这样的恭维之言,在他说来,却云淡风轻,无一丝谄媚之气,只这功底,天下间就少有人能比得了。。。。

(起点和创世联合站庆,呵呵,怎么听都好像分家的兄弟和好了又,嗯,商场上的事儿不说了,咱只写自己的书,阿草依旧努力中。)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老者

暖风徐徐,带着水汽,正是出游的好日子。

几个人信马由缰,渐渐往西行来,不久,转而向南。

襄阳府乃两淮第一重镇,也有天下第一城之说,但和雁门,虎牢,剑门等天下名关相比,说实话,这里少了几分凶煞之气,却多了几分婉约秀美。

勾连南北,水道密布,山清水秀,气候温润,田土丰饶,这样一个地方,若无大兵相争,着实也显不出多少兵家煞气来。

一行人谈谈说说,走走停停,天近正午时,终于来到襄阳西山,刘园所在。

为首之人此时游目四顾,不由笑道:“刘公雅人,半年多不来,这山水亭台,修的可越发幽深别致了。”

旁边微胖之人不由哈哈大笑,稍微露出几分文人特有的狂态,指点着前面的园林道:“如此去处,君侯竟能忍心半年未至,宁不让人叹息?”

话音未落,院门口已然有人接话道:“庞某人不需作态,老夫才应是那叹息之人才对,豪杰不至,空余山水在此,又有何用?”

说话间,院门口已经绕出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声音洪亮,大步行来,却无多少老态,后面小跑着跟着两个童子,一个拿着拐杖,一个举着茶壶,小腿儿急急倒腾着,才勉强能跟上老者的步伐,看着有点狼狈,却又有点好笑。

但在不经意间,一股洒然之气已是表露无余。

一见老者,众人纷纷下马施礼。

为首之人,不用问了。正是权重两淮的两淮兵马总管。襄城侯岳东雷。

而他旁边这位微胖的文人。却是淮右制置使庞澜。

这两人,算得上的襄阳府,乃至淮右最高军政长官了,但在老者面前,行的却都是弟子礼。

“到了老夫这里,不必拘礼,云台,几月未见。你可有瘦了许多,哼,到是相美,越来越富态了,可是这臭皮囊里藏了越来越多的民脂民膏?”

老者对两人都是极为熟络,先拍了拍岳东雷的肩膀,关心了一句,又开始调侃起了庞澜。

岳东雷笑而不语,虽然老者向来洒脱,不拘礼节。但老者于他有半师之谊,他这里总不好太过逾礼。

而且。旁边还有位庞澜,此人到任不久,还不清楚其人性情到底如何,只听说此人之前在朝中很受摄政王器重,而今日又突然邀他来刘园相会,不明何意,所以他这里在言谈之上也就愈发小心了起来。

庞澜和老者却极为谙熟,此时笑着应答,“学生这肚囊,装的可是学识,这淮右之地,山水明秀,灵气所钟,呆的久了,自然心明气爽,又有前辈贤人如刘公,命世豪杰如襄侯者相伴,见闻增长,进益极大,自然便体盛了许多。”

老者听了,翻了翻白眼儿,却又不由失笑,指点着庞澜道:“相美好不知羞,在隆中旧地也敢放此狂言,当年诸葛武侯学冠天下,名传四海,也未见体巨身宽,怎么到了你这儿,就有了如此歪理。”

庞澜又回,“多谢刘公谬赞,学生可不敢与武侯相论,其人若神,顶天立地者,心也,学生后进末学,修学明理,表也。”

这番话说完,三人不约而同哈哈大笑。

岳东雷暗自点头,机巧有余,只是不知稳健处若何。

而老者却大是欢喜,边笑边道:“虽乃笑谈,却深合大道,世人求理,多得其表,不得其心,相美能明此理,已得门径矣。”

这次,庞澜也不接话了,岳东雷更是闭紧了嘴巴。

要知道,这位老者在天顺年间,也曾官至吏部尚书,乃荆湖文坛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一派,以陆氏心学为主,道家之学为辅,最重心性修养。

在天顺年间,和朝中理学一派相争,在天顺文禁中,和理学一派两败俱伤,被贬于山东,不久,辞官归于故里,毗邻隆中旧址,修了一座刘园,过起了山林隐士的生活。

如今老者在两淮文坛,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有人曾问,先生居隆中诸葛故地,贤乎?

老者答曰,隆中遗泽,吾只得半分,充其量不过一守墓之人尔,何以称贤?

于是,隆中守墓人之名,遍传四野,屡有学子前来问道,终年不绝,门生日广之下,在淮右可是将理学门徒压的抬不起头来。

要说这两派吧,一个穷其理,
本文每页显示6000字 共1017页 当前第930
首页   上一页   ←   930/10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 ← 或 → 快捷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以下载你是我的蓝颜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