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调》TXT全集
格调
书籍作者:保罗·福塞尔
书籍类别:英文小说
书籍格式:TXT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书籍大小:解压后(3.84 MB)
书籍字数:149278 字
更新时间:2010-09-28 12:56:18
上传用户:姓夜卉
书籍来源:未知
已被围观:289
快捷下载:不看简介直接下载

内容简介

    尽管作者的主旨是用人的外在生活特征来分析判断一个人所属的社会阶层,我们还是能够强烈地感觉到作者努力的另一个向度,即为社会等级划分提供新的观察依据。在今天的社会里,社会等级已经由更多的文化标准来确立,而不是简单的以有产和无产、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等标准来划分。人们可以经由提高自己的生活品味来改变社会地位。另一方面,仅仅有钱并不能提高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还必须提高文化品味与生活格调。没有品味的人永远不能改变自己最初所属的社会阶层。
    本书另一个最大的特点在于,每个读者都会在阅读过程中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以及自己周围熟悉的人们的生活,然后根据作者提出的言行举止特征来检验自己和别人的社会等级,或者感到满意,或者(更多的时候)感到害臊和汗颜,甚至感到一丝莫名的愤怒,因为你发现自己一直以来追求的东西竟然都缺少品味,自己原来是个没有多少格调的人。而且你发现周园的很多人都不像你以往认为的那样是些很有档次的人;相反,他们不少人居然只能算是个中产阶级甚或是贫民阶层里的一员。这无疑是令人难堪的事情。
    我以为,这本书的独到和有价值之处就在于,它指出了品味和格调在社会阶层划分里的重要性,因为品味和生活格调是可以培养和学习的,它恰恰不像金钱和财产那样,获得的过程常常是一个人在精神和道德方面堕落的过程。通过自身的教养,品味的提高,一个人不需拥有很多金钱,就可以达到较高的社会地位。
    作者为了给自己所属的这样一个社会阶层定位,提出了调阶层这一概念,即指那些有品味、有创造力、有思想、有影响力、生活得体但并不富有的阶层。这一概念后来成为了美国新一代人的文化标识,比如80年代的"雅皮"阶层和90年代的"文化另类"(alternatives)阶层,从而进一步的解构了传统的等级社会,为社会分层标准开辟了新的向度。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社会等级分层的新十字路口。几十年的平等社会的神话已经打破,人们的社会等级观念正在急速地更新,推动这一变革的最有力的因素就是金钱,占有金钱的多少正在把人们的社会地位重新划分。金钱取代了平等和社会公正,开始编织自己的神话和传奇,编织人们的生活梦想,同时毫不犹豫地粉碎着一大批人的致富期望。金钱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社会隐喻,一个可欲不可求的价值符号,一个双重的象征:即象征着全部有关幸福的梦想,又象征着所有追逐金钱者的噩运。于是人们困惑地问道:难道这就是我们要实现的社会理想吗?
    这样想或多或少有些过于悲观。事实上,在中国,一种新的社会生活观念已经或正在开始形成。越来越多的人们感到,无止境地追求金钱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也未必可以顺利地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追逐金钱耗费了太多的时间、精力和创造性,而珍贵的不能重复的生命却在悄悄地流逝。不管现实中存在多少令人沮丧或使人激动不已的事实,有人发财致富,有人陷于贫困,但处在这两极之间的大多数人的生活质量正在得到明显的改善。他们不再是穷人,尽管他们也远远没达到富人的收入。正是这一部分人发出了追问:我们是谁?我们属于什么阶层?如果不喜欢追逐金钱,我们的希望在那儿?我们的未来是什么?这个社会在金钱统治的道路上还会走多远?
    本书正是在这一向度上提出了社会分层的新的标准。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这种标准,无论你承认不承认这样的事实,有品味有生活格调立刻能够使人们对你刮目相看(文化痞子和玩世不恭者除外。令人欣慰的是,他们的人数同前几年相比正在越来越少),使你获得更多的尊重和欣赏,因而提高了你的社会地位。金钱固然重要,但是只有金钱并不能使你获得普遍的认可、尊重和赏识。你怎样花你的钱,用它带来什么样的消费,这些消费使你呈现出什么特征,则成为更加要紧的问题。
    尽管作者讨论的是美国社会中的等级现象,但市场经济带来的世界化趋同态势,美国对全世界其他国家越来越深的商业和文化影响,使得本书中描述的种种现象,已经可以在中国找到今人悲哀的对应。美国昨天和今天的等级困境,也许就是中国明天的生活闹剧。如果本书能够成为一面镜子,使中国人可以从中看出每个人未来的或正在显露的鄙俗和丑陋,从而开始注意培养品味和生活格调,也许还来得及避免跌人恶俗的低级生活趣味。
    最后,我还想谈的一或是,此书的艺术特色。保罗·福塞尔原籍英国,后来移民美国。他的写作极具个性,措辞考究典雅,句子长而复杂,是典型的英式写作风格。他在行文中大量地使用了反讽手法,叙述幽默诙谐,有时几乎到了尖酸刻薄的地步。再者,书中对美国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观察和展示达到了精微至极,如果没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社会批判眼光,是绝无可能做到的。这样一种风格,要想在译文中全部体现出来,简直没有可能。倘若我没有在美国长期居住的生活经验,是决计不敢去翻译此书的。好在两位年轻译者对作者语言的把握误差不大,这才保证了译文的基本质量。我想说的是,即便不能完全体现保罗·福塞尔的艺术特色,这个译本在展示作者的思想风格方面,无疑是一次经得住检验的努力。
    在停笔之前,我不由地想到法国后现代大师罗兰·巴特,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他所希望的理想生活,他说:"有点钱,不要太多;有点权力,也不要太多;但要有大量的闲暇。"钱和权力对于一个生活在商业社会里的人来说不可全无,否则你会生活得没有尊严和安全感。但无止境地追逐金钱的生活也不值得,因为缺少品味。那么罗兰·巴特渴望得到大量闲暇用来做什么呢?他简单地回答道:"读书,写作,和朋友们交往,喝酒(当然是葡萄酒),听音乐,旅行等等。"简言之,过有品味的生活。因此,读过此书之后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想想,你真正想过的生活是什么?至少有一种算法是聪明的:有钱并不必然使你的社会地位提高(这里并非在说经济地位,而是社会地位),因为这世界上总是有人不在乎你的钱财。但有生活格调和品味却必然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欣赏,因而提高了你的社会等级。
    保罗·福塞尔写作此书的初哀,也许正是为了这一目的。
    =================
    最后尚有一个贫民阶层的烙印:喜爱被人称作"某某某(名姓齐全)师长教师。"英语口语中,称某人某某师长教师,个体只称姓氏,如Mr.Smith不称全名。译者注)是以,穷汉阶层时常在公共场合被冠以这个称呼,非论是聆听训话,还是被人谈及。不管这在圆滑的人们听来有多么不妥,总会引以为人生的幸事。于是也就会听到"弗兰克·希那特拉先生""霍华德·科墨尔先生"或,收音机里:"密斯们师长教师们自持的搁浅)请听弗兰克·培尔杜先生。"
    如果说每个阶层都会对特定的词语作出奇异反映的话,基层最喜欢的能够是"保险"或"液体"secur和liquid中上阶层则喜用"对的"right,比如指做事做对了"真的祝愿玛菲的婚礼一切都不出差错。"中产阶级也喜爱这个词,但真正让他高兴的词是"奢华"lux-uri好比:那些标致的单间"奢华"公寓。"明哲保身"spotless也是中产阶级溺爱的词语,好比:"明哲保身"地板、桌布、碗等等。基层穷汉不厌其烦地使用"不费力"easi不费力的学期,六篇不费力的课文。往下的阶层当然更喜欢"不收费"flee一词:"只要不收费,不我不要的"下层穷汉阶级的家庭主妇常会这么说。
    只须稍稍重视一下各个阶层利用的一般习语有什么区别,哪怕是最感情用事的人也会信服,这个国家不但有一个严格的社会等级系统,并且,那些谈话学意义上的等级鸿沟简直是不可逾越的道别时说"今天过得开心"和只说"再会"这两类人当中,见面时说"见到很高兴"和只说"好"这两类人当中存在着一个几乎是深不见底的社会等级边界。那些将"随时"momentarili了解成"顿时"inamoment扬声器里航班机长的声响:"大家注重,马上就要腾飞了"和那些把它了解为"临时"foramoment人们之间,或倒是有一些持久的亲和力,但不一定会很牢固,就像将"范例"type假想成形容词("个很有等级的典范榜样人"和明白它仅仅是名词或动词的人们之间存在那种接洽一样,异常懦弱。
    令人黯然神伤的一旦长到成年人的年龄,这些标记就几乎成了不可消逝。没法替换的烙印。生平都无法从我诞生的阶层中逃离。但即便我采用本章提供的所有提议、接纳一切的高级阶级的说话气概,并与所有低层的惯用语彻底决裂,功效大体仍会无济于事。

45
0
+++本文作者保罗·福塞尔的其它电子书下载+++

下载地址


扫描二维码下载本书

用户评论

自古评论出人才,欢迎您发表您的精彩评论!
《格调》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