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怀瑾的小说

唯识与中观已完成

  • 更新时间:2013-04-11 20:08:45
  • 大小:3.84 MB
    字数:145859字
    下载:2120次
  • 作品简介: 本人学佛十余年来,幸遇南老佛学著作之启蒙与接引,一直拜读至今,如获至宝。颇感南老之法缘殊胜,特别是法相唯识这门尤其重视。自听闻唯识与中观录音一年有余,受益良多。 美中不足是网上只能找到录音,一直找不到文字记录。觉得不便反复学习。 故本人将自己听译笔记的文字初稿发表在此,一者与佛友共沾南师语言文字般若之法益,二者因自己才疏学浅、听译笔记时间仓促,有些语句同音不同字,虽经反复聆听仍然辨别不清,借此机会,讨教于诸善知识,听误之处,恳请大家不吝指出,以便及时修正。 南无阿弥陀佛!

易经杂说已完成

  • 更新时间:2012-06-01 18:33:54
  • 大小:3.84 MB
    字数:151881字
    下载:4042次
  • 作品简介: 敲门砖 中国人一般的观念,讲到《易经》就想到八卦,想到八卦就和唱京剧拿鹅毛扇穿八卦道袍的连了起来。好像学了《易经》以后,便可天上知一半、地下全知。能不能达到这个程度,可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易经》是不是包括了那么多东西,能不能知道过去、未来,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是很大的问题。 刚才提到唱京剧,我们对《易经》,从京剧《三国演义》中就可以了解到,中国京剧非常注重脸谱和服装,舞台上穿件八卦道袍,我们现在看起来像是妖道,实际上八卦代表了最高的智慧。所以有人说“《易经》是经典中之

左手孔子右手老子已完成

  • 更新时间:2012-05-28 21:02:53
  • 大小:3.84 MB
    字数:119999字
    下载:1338次
  • 作品简介: 老子被誉为道家的宗师,道教的教主。道家为中国文化主流之一,人们每提及道家,则必说到老子。中国文化历史,在秦汉以前,由儒、墨、道三家,笼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唐、宋以后,换了一家,成为儒、释、道三家,这三家又笼罩着中国文化思想。 《老子》这本只有五千字的书,从文字表面上看来,似乎很容易读懂,如果也用"综罗百代,广博精微"的眼光去读,那就够我们去探讨,去阐述了。老子《道德经》中说,有智慧的人,必定是沉默寡言的。《老子》一书五千言,可以说,几乎是一字就涵盖一个观念,一句就涵盖有三玄三要

中国道教发展史略已完成

  • 更新时间:2012-05-28 20:59:32
  • 大小:3.84 MB
    字数:69363字
    下载:1274次
  • 作品简介: 台湾省道教会章程 推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之一的《道藏》缘启 第一章 道教学术思想的文化渊源 第一节 道教立教的过程 道教为根据中国固有文化所创设之宗教,其立教的过程,追溯历史约可划分为十个演变时期。 (一)中国上古文化一统于“道”。乃原始观察自然的基本科学,与信仰天人一贯的宗教哲学混合时期。约当公元前四、五千年,中国上古史所称的三皇五帝,以至黄帝轩辕氏的阶段,为道教学术思想之远古渊源所本。 (二)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开始发达,从此建立民族文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已完成

  • 更新时间:2012-05-24 20:21:30
  • 大小:3.84 MB
    字数:175260字
    下载:861次
  • 作品简介: --美国.西藏的密宗修行经验 -------南怀瑾评析 第一章 拙火经验分析 第二章 移喜磋嘉与莲花生大士 第三章 密勒日巴与甘波巴的修行 第四章 死亡 禅病 修持 第五章 唯识法相---密宗的基本理论 附录 出版说明 一九九六年春,美国的包卓立(William Bodri)先生,向南师怀瑾先生提出佛法修证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而引起了一连数月的谈论对话。这两本集子,就是那次对话的记录。包卓立先生,原就读康乃尔大学博士班

孟子旁通已完成

  • 更新时间:2012-05-06 21:35:35
  • 大小:3.84 MB
    字数:198262字
    下载:865次
  • 作品简介: 讲在前面 在讲过《论语》以后,又引起大家研究《孟子》的兴趣,希望再讲《孟子》。其实,讲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学,我是很肤浅的,过去所讲的《论语》,也只是为了时代的需要,东拉西扯地讲了一大堆废话,想不到大家还很爱好,这真是出乎意料之外。新旧文化交流互变的冲击时代,只好采取配合时代趋势的方法来研究。我也只是提出个人的看法,贡献大家作参考。至于怎样去深入,自古以来,关于《孟子》的著述非常多,还是需要大家自己努力去探讨、去寻求。 提到《孟子》这部书,也是非常有趣的。当我还在童蒙的时代

禅宗与道家已完成

  • 更新时间:2012-05-06 21:33:32
  • 大小:3.84 MB
    字数:196718字
    下载:1243次
  • 作品简介: 去秋今春,两度应刘白、先生之约,在政大教育研究所讲述道佛两家学术思想与中国文化。初拟以最短时间,有限范围毕其事。敦知言难局约,枨触多端,繁芜散漫不得中止。两次讲辞之半,又经《大华晚报》披露,致使爱憎之者,函电催梓全文,欲了知其究竟。秋初白如先生远游前夕,犹以速印为辞。且杨管北先生亦愿印赠送本三千册,乐为之助。乃冒溽暑深宵,匆匆整理讲稿付梓,纰漏错谬,情多惶恐。居常有意贯串儒释道三家源流,叙述其与中国文化上下数千年之通论,然默计时间与篇章,若非尽多年之力,穷数百万言之辞,难概其要。自忖学养

历史的经验已完成

  • 更新时间:2012-04-13 19:16:21
  • 大小:3.84 MB
    字数:144956字
    下载:1244次
  • 作品简介: 历史本来就是人和事经验的记录,换言之,把历代人和事的经验记录下来,就成为历史。读历史有两个方向: 一是站在后世——另一个时代,另一种社会型态,另一种生活方式,从自我主观习惯出发,而又自称是客观的观点去看历史,然后再整理那一个历史时代的人事 ——政治、经济、社会、教育、军事、文学、艺术等等,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评论它、歌颂它、或讥刺它。这种研究,尽管说是客观的批判,其实,始终是有主观的成见,但不能说不是历史。 二是从历史的人事活动中,撷取教训,学习古人做人临事的经验,做为自己

如何修证佛法已完成

  • 更新时间:2012-04-09 19:54:26
  • 大小:3.84 MB
    字数:250849字
    下载:1309次
  • 作品简介: (三)虽然作者曾表示,所讲的内容仅为要说的五分之一,但是读到本书,对于一个真心修学佛法,诚心求证的人,已是受益无穷了。 (四)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对于修持路上的迷惑、歧路,以及不自觉的错误,都一一点破。 (五)读者也许会感觉,内容有偶尔重复之处,因系讲课方式,加重注意,故不加任何删编,以保持全貌,并尽量保持讲课时的口语化,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六)本书系禅定师听课笔记,再配合录音整理而成,并经法程师及谢锦烊居士校核经典,以及李淑君居士整阅全文,最后由刘雨虹居士总

论语别裁已完成

  • 更新时间:2012-04-07 19:30:34
  • 大小:3.84 MB
    字数:556265字
    下载:1429次
  • 作品简介: 前言 上论 学而第一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下论 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尧曰第二十 乡党第十附录 孔学新语自序前言目录 上页下页 ??回首十五年的岁月,不算太多,但也不少。可是我对于时间,生性善忘,悠悠忽忽,真不知老之将至,现在为了出版这本《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已完成

  • 更新时间:2012-04-03 15:06:34
  • 大小:3.84 MB
    字数:521791字
    下载:713次
  • 作品简介: 内容简介 《维摩诘经》,全称《维摩诘所说经》,又称《不可思议解脱经》,因主人公为维摩诘居士而得名,是大乘佛教的主要经典之一。维摩诘是毗耶离城的一位大乘居士,是佛奠中现身说法、辩才无碍的代表人物,该经的主要内容即是他以称病为由,向释迦牟尼遣来问病的文殊菩萨、舍利弗等人阐扬大乘佛教的深奥义理。该经着重阐扬了“心净则佛土净”、“在入世中出世”、“无在无不在”等大乘般若性空的思想,倡导了众多“不二法门”,为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和方法论依据。 《维摩诘经》包含的

楞伽大义今释已完成

  • 更新时间:2012-03-29 22:02:48
  • 大小:3.84 MB
    字数:189734字
    下载:862次
  • 作品简介: 浙水慈云沙门续法述 一诸识生灭 二藏识境界 三有无妄计 四顿渐净流 五常不思议 六建立诽谤 七空无生性 八如来藏性 九四大修行 十诸法因缘 十一言说分别 十二远离四句 十三大般涅槃 十四分别缘起 十五常声依幻 十六四果差别 十七圣智一乘 十八意成身相 十九五无间业 二十诸佛体性 廿一四等密意 廿二依二密法 廿三法离有无 廿四宗趣言说 廿五虚妄分别 廿六善于语义 廿七迷执解脱 廿八智不得境 廿九勿习世论 三十涅槃差别 卅一如来

老子他说已完成

  • 更新时间:2011-08-29 14:09:17
  • 大小:3.84 MB
    字数:170304字
    下载:1783次
  • 作品简介: 《老子》一书,原著不过五千言,可以说,几乎是一字就涵盖一个观念的好文章,一句就涵盖有三玄三要的妙义。它告诉了我们许多法则。几千年来,大家都在研究老子,而有研究著作流传下来的,古今名家的著作,有数十家之多,如果搜罗广泛一点,也许可达到百家以上;其文字也达到了数百万字,好像一直研究不完,解释不尽;而各人的说法,又各不相同,似乎有了“各家老子”或“老学的各家”。例如:某某研究老子的著作,便成了“某老子”;某某解释老子的著作,又成为“某家老子”;某某诠释了一番,又成为“老子某诠”。各说杂陈,见解
  • 共13部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