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探李昌钰》TXT全集
-
书籍作者:李昌钰 口述 邓洪 整理
书籍类别:侦探小说
书籍格式:TXT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书籍大小:解压后(3.84 MB)
书籍字数:118814 字
更新时间:2017-01-06 11:02:35
上传用户:龚盼丹
书籍来源:未知
已被围观:1383
快捷下载:不看简介直接下载
神探李昌钰 李昌钰 口述 邓洪 整理
李昌钰,美籍华人,法庭科学博士,刑事鉴定专家。因参与侦破“辛普森杀妻”案等一些全世界著名大案而闻名美国。他以超群的侦破手段、精湛独到的刑事侦查与鉴定技术誉满国际,因屡破奇案被誉为“当代福尔摩斯”、“物证大师”、“科学神探”、“犯罪克星”、“华裔神探”。
李昌钰1938年生于江苏省如皋县,幼年随母亲举家到台湾。由于父亲在海上遇难,全家13个孩子需要其母一人抚养,家境甚为贫寒。
1960年,李昌钰从警校毕业成为台北一名警察。
1965年他身揣50美元到美国留学,在纽约半工半读了10年,1975年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受聘为康州纽海文大学刑事科学助理教授。他努力工作,在三年内从助理教授升至副教授,进而成为终身教授并出任刑事科学系主任。
1979年出任康涅狄格州警政厅刑事化验室主任兼首席鉴识专家。
1998年7月,李昌钰出任康涅狄格州警政厅厅长,成为美国警界职位最高的亚裔人士。
2000年,从厅长的职位上退休,继续主持康州的刑侦工作。
2004年,获美西华人学会第25届年会“特别成就奖”。
李昌钰从警30年,共参与调查各类案件8000多件,迄今已获全世界的800多个荣誉奖项。他是美国三所大学的终身教授,被美国和世界各地的多所法学院和医学院聘为顾问或客座教授。他侦办过的许多刑事案都成为国际法庭科学界与警界的教学范例。
李昌钰的四大“赢家”哲学
价值观:诚实乃立身之本
近日,《神探李昌钰破案实录1》在广西问世,李昌钰博士拨冗出席记者见面会,与年轻人分享他的“赢家”哲学。
一丝不乱的花白头发、典雅的纯黑呢大衣,一双眼睛满含笑意顾盼神飞。记者每每提问,他的目光就会主动迎上去,直视对方的眼睛,显得恳切诚实,让人不由自主地对他产生一种本能的信赖。从年轻时起,这种诚实、理性的态度便是李昌钰珍视并引以为豪的立身之本。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可以看出他对“诚”的看重:在赴美留学前,李昌钰没有得到上级的批准,经过一番努力,长官同意召见他,当场给他抛出一个不好答的问题:“留学以后还回不回来?”李昌钰据实以对:“如果需要我,我就回来;如果不需要我,我就不回来!”说完这话,李昌钰准备好了领受斥责,但是长官出乎意料地赞扬了他:“你讲的是老实话,如果你说一定回来,我就知道你在欺骗我,你是一个很诚实的人。”于是慨然放行。
奋斗观:多用功定比别人强
李昌钰在美国的奋斗经历,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很多美国同学认为警察不可能成为科学家,他却做到了,且成为顶尖的科学家。美国学术界多半认可中国人的学历及研究成果,认为他们能成为很好的科学家,却怀疑他们的语言能力,很难胜任教授之职。结果,作为一名刑事科学助理教授,进入康州纽黑文大学一年后,他被评为年度最杰出教授;3年内,他由助理教授擢升为终身教授...“这些成就,无非是多用一点功,多出一点力,你自然就会比别人强。”李昌钰说。
刚到美国时,他在纽约大学医疗中心找到一份化验员工作,“化验员”名称好听,其实只是负责清洗化验室中用过的试管和仪器。上班的第一天,两位较资深的化验员告诉他,事情不要做太快,你先东晃晃,西逛逛,等快下班前一小时再把事情做好就行了。李昌钰不解,快点做完不好吗?李昌钰不同意,还是赶在第一小时内把所有仪器洗干净,然后利用空闲时间,向技师学习如何操作生化仪器,并帮助主持化验室的名教授奥卓亚做一些研究工作。这样,在很短时间内,李昌钰被升为研究助理。当时他在纽约市立大学念化学,化验室让他对生化产生了兴趣。于是他转到法庭科学系,在两年内拿到学士学位,一年半后,取得生物化学及分子化学硕士学位;再一年后,1975年,他获得生化博士学位,这在一般美国学生需要三四年。李昌钰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两位“老鸟”化验员的话,可能到今天还在纽约大学医疗中心洗脏试管......
就这样,在威廉一案结束后,我又和肯家狭路相逢,但是这次可是迎面相对。现场勘查我带着助手来到玛莎被害的现场。虽然山坡上的树林与草地仍和十七年前同样浓郁茂盛,但是大部分与案件有关的痕迹早已不复存在。我站在玛莎曾经躺过的地方,比较着十七年前的现场照片,不停地想象着玛莎被杀的情形。
那条弯曲的小路历经多年无人行走及风吹雨打后显得格外荒凉。我仔细地查看着路旁的泥土和草丛,用镊子收集了一小缕头发和一小团纤维,期望这些饱经风霜的微物证据能够为沉冤十七年的玛莎说出事实真相。
我将现场收集到的证据和当地警察局保留的所有物证都带回了化验室。在化验室里,我们利用DNA技术检验这些证据,虽然大部分的证据已有十多年之历史,但利用新技术,我们依然能鉴识大部分的证据。
在我们集中精力检验时玛莎案的知名度水涨船高。有两本书相继问世,其中一本是由多米尼克。杜恩的小说《炼狱时节》,第二本是杰里。奥本海默写的传记《另一位肯尼迪夫人》。
杜恩出生在康州的哈特福市,他的女儿也惨遭恶人杀害,他对莫斯雷太太的不幸遭遇颇为同情。在他撰写的这本小说中他讲述了一个非常富有的爱尔兰裔美国家庭利用权势来掩盖子女杀人犯罪的故事。该书出版后马上成为全国畅销书,并被拍成电视连续剧。
《另一位肯尼迪夫人》一书的女主角是艾瑟。斯凯科。肯尼迪。作者在书中介绍了斯凯科家族的兴起以及艾瑟的成长过程,书中还谈及斯家与肯家历年来的各种意外死亡事件与丑闻。该书在谈到玛莎命案时,并没有指出凶手,也没有明指斯家与肯家意图掩饰罪行,只点出艾瑟在听到消息时的反应──这位肯尼迪夫人说:“我们绝不能让这件事影响到肯家的声誉。”
另外还有一名记者提姆。杜马斯也是一直锲而不舍地追查玛莎命案。这位记者在案发时年仅十四岁,但是,他走访了许多人,也遇到不少阻碍。她说,“本案似乎有一种难以置信的神秘禁忌。警方封口不谈,嫌疑人拒绝回答,邻居退避三舍。”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检验了所有的物证,写成了一本厚达六寸的检验报告,新证据以及新技术检验后的结果,更佐证了外界对斯凯科家的怀疑。但是在辛普森案后,检察官起诉时变得更加谨慎。
不过在检察官收到检验报告后,曾在一九九一年披露玛莎悬案调查情况的专栏作家雷维特又有了新素材──汤米开始改口,他说,在一九七五年十月三十日晚上九点三十分他与玛莎分手后,她没有立即回家,而是在外面在外面等他,然后两人又见面,并且有大约二十分钟的“性接触”,他没有具体描述何谓“性接触”。
检察官布朗听到这一消息就评论道:“汤米。斯凯科为何在案发二十年后才首次承认与玛莎的第二次接触?因为侦查技术日新月异,他害怕李博士用微物证据及DNA检验技术确定他涉案,而不得不坦白。”
许多人认为斯凯科家里的人知道当晚真实情况。为此,检察官和莫斯雷家曾提出五万元的奖赏,在莫斯雷先生过世后,莫斯雷太太更将奖金提高到十万美元。但是,至今仍无人提供任何有用的线索。
莫斯雷太太伤心地表示,“我从一开始就认定斯凯科家人撒谎。我确信他们知情。我确信玛莎一定是被他们其中一个或几个人所害的,这户人家里肯定有人知道。虽然有十万元的悬赏奖金,但是我相信他们并不需要这笔钱……”
虽然凶手呼之欲出,但是美国的司法制度一切都讲究证据,如果检方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恶人逍遥法外,这也是法治社会的悲哀。在九八年十月,新任检察官布迪决定动用大陪审团制度,通知所有人到庭说明当晚的情况。我也订于九八年十一月下旬出庭作证,后事如何?只有下回分解。
一九九六年,我应联合国之邀到波士尼亚去调查种族冲突的万人冢事件。人道救援组织“美国关怀基金会”在该国设有专门的援助小组,负责人史提芬。斯凯科,也就是鲁什顿家中年纪最小的男孩。我们素未谋面,但是在波士尼亚,他负责安排接待调查人员,我和他搭机时坐在一起。
在烽火连天,枪林弹雨的异国,玛莎悬案头号嫌疑人弟弟,竟然与我促膝而坐。史提芬心地善良,向我们介绍了波国近况,我们讨论了许多事情,谈得十分投机。我最后告诉他,我正在调查一九七五年万圣节晚上在他家附近发生的玛莎悬案。他心平气和地说,“李博士,请您放手调查,不管结果如何,都不减我对您的尊敬。”
自从这次接触后,我和史提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每次到波士尼亚,他都会抽空支援,后来到其他战火连绵的国家,都时常碰到史提芬,有几次我们也在美国见面。我不禁感到,人们生活在一个小小的世界内,正如古语所说,有缘千里来相逢,无缘对面不相识。